腾讯本身对于微信产品一直保持着“不藏不露”的低调态度。即使各种传言和消息已经漫天飞舞,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微信之父”张小龙却一直对外三缄其口。直到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因为“有责任和义务接受媒体的监督和采访”,才终于开口回答了关于微信的种种。


  “我们更希望微信成为一个平台,能够跟其他各类开发者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微信玩法各种各样,它能连接很多商业模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马化腾表示了更大的野心。


  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之后,微信又在美国设立了办公室,开始拓展亚洲之外的欧美市场,这让人们不免猜测腾讯的国际化野心以及中国互联网产品走向世界的可能。微信能不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呢?


  “无论是从普及度上来说,还是从使用的丰富性上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上,亚洲国家走得更快一些。我觉得这可能会给我们这些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一个走出去的机会。”马化腾说,“全球都面临着一个剧变的时代,现在的竞争是按‘天’计算的,都是生死时速,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成与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


  迟到的“富二代”


  其实,腾讯的微信并不是移动端即时通讯产品的始作俑者。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 Messager”的IM软件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同时上线,卖点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该软件在短短15天内便吸引了100万的用户,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爆炸性新闻


  这让“互联网老兵”、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小米公司)创办人雷军看到了机会。2010年12月23日,小米公司发布了“米聊”,大量粉丝疯狂追捧,有很多人甚至因为“米聊”而购买小米手机。


  看到机会的还有腾讯的一位“中国顶级程序员”,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他建议马化腾一定要做一款类似的产品,尽管乍一看来,它可能会重创手机QQ。


  2010年11月,腾讯微信正式立项,张小龙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电话服务软件)跟我通话,用FaceTime(视频通话软件)跟我视频。”


  2011年1月,微信上线。凭借腾讯QQ的好友资源、出色的用户体验和难得的“轻巧”,微信赢得了用户和同行的认可。


  微信的“直接受害者”当然是其他即时通讯产品,如MSN、腾讯自己的QQ、早于微信推出的同类产品米聊、iMessage,以及神聊、陌陌、飞聊、沃友、口信、友你等几十个类似产品。前者尽管也可以在移动端使用,但毕竟仅仅是PC端功能的平移,并没有实现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而后者则是“穷小子与富二代”的对决,正面竞争力量对比已经过于悬殊,只可能在细分市场上有所作为。


  “和腾讯这样的公司竞争不易,没有跟腾讯竞争的人,可能不了解腾讯有多强大。我们当初做米聊,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但是这一点我很遗憾,我判断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腾讯两个月就推出了。”雷军曾当面对马化腾说。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