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之前,一个班的学生维持在七八名左右。到了2009年秋季开学,学校只有4个年级开课,每班1名学生。到了2011年秋季开学,只剩下就读七年级的星星一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鲟鱼镇的家长们,却成群结队地将孩子送到数公里外的枞阳县的学校上课。家长不仅舍近求远,而且还不得不花下血本。


  镇上的孩子大多去枞阳就读


  在鲟鱼学校的附近,记者找到一位王姓女孩的家长。女孩今年11岁,在枞阳的小学就读。王大哥说,鲟鱼镇上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绝大多数就到枞阳县的学校上学,这实在是无奈之举。鲟鱼镇也就0.8平方公里大小,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适龄入学儿童的数量并不多。因很多居民到外地工作,孩子在那里就近入学,留在镇上的适龄儿童进一步减少。考虑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竞争性,很多家长只能选择将孩子送到枞阳上学。


  另外,升学也是父母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王大哥说,鲟鱼虽然属于桐城市,但是这里到桐城市城区有60公里左右,办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包括孩子升学。在鲟鱼学校升学后,孩子就必须到60公里外上高中。家长们觉得,陪读太占用时间,不陪读又不放心孩子。而枞阳县与鲟鱼镇只一河之隔,家长们索性将孩子送到枞阳上学,升学也比较方便。


  不过,要想让孩子到枞阳上学,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王大哥说,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在枞阳成功入校,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积极地给孩子办户口。有的是挂靠在亲戚朋友的户口下,有的只能在枞阳买房子。


  学校去留存在巨大争议


  由于种种的无奈,最终导致了鲟鱼学校的现状,关于这种情况的一些争论也开始出现。目前,该校11名教职工都要上课,包括龙大飞和副校长。为了维持所有上课老师的工资,每年的工资支出数额庞大。龙大飞介绍,该校一般的老师,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职称比较高、工龄比较长的,月工资在3000多元。每年仅工资方面的支出,就有30多万元。花了这么多的费用,只教授一名学生,是否有些浪费?


  争议中,鲟鱼学校的去留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安庆市教育局和桐城市教育局多次到鲟鱼调研。政府在鲟鱼镇内江社居委进行了调查,约40人支持保留鲟鱼学校,16人建议撤并鲟鱼学校。


  桐城市教育局一位杨姓主任说,根据政府出台的文件,对于该校是否撤并将进行再一次论证,同时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向安庆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汇报。


  星星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


  学校的去留,作为该校的唯一学生星星表示她不会走,也不想走。星星说,她从五岁开始在这里上学,如今已有8年,对这所学校和老师都很有感情,不愿意离开。另外,这里离家很近,上学很方便也很安全。


  不过,星星选择留下可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位自称与星星家做过几十年邻居的居民介绍,星星父母离异后她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工资并不高,需要贴补家用和照顾年迈的母亲,较为拮据。而送孩子到枞阳上学,这个家庭负担不起买房落户的成本。当天,记者还见到星星的妈妈。才四十出头的她已经满脸皱纹。她长年干电焊工勉强维持生计,也没有多少结余。


  声音


  专家教育部门应向农村倾斜优质资源


  “现在很多农村人口都流动到城市去了,适龄入学的儿童也被带进了城市。”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教授说。


  另外,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农村“空心”学校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因素。范和生解释说,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会千方百计的将其送到好学校,甚至放弃免费义务教育而转向私立学校。


  “空心”学校究竟该撤还是该留,范和生的观点是明确的,“师生11:1的比例,显然是对资源投入的一种浪费,孩子也得不到应该有的群体学习氛围。”


  “当地的主管部门应该统筹教育资源,通过增加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城乡教师的交流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在范和生看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并不能一蹴而就。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