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肯烧钱,要么有人脉。 ”一位不愿具名的设计师向记者坦言,几年前,该品牌第一家商场店开在久光百货时,托了不少朋友才顺利入驻。“地理位置好的商场,品牌都是排着队入驻,哪轮得到小品牌? ”


  一家商场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一些大型购物中心为了招揽LV、GUCCI等国际一线品牌,不惜降低租金,甚至倒贴上千万元装修费,“这是一个逐利的时代,商场也要赚钱。 ”


  不过,该人士也坦言,彭丽媛引发“例外”热潮后,可能会对商场招商理念带来一定的影响,“过去商场都要求大牌,导致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可能未来也会考虑引入设计师品牌,差异化竞争。 ”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宗鹏理念转得很快:“今年下半年,徐家汇电子商务平台就计划开设专门的设计师频道,引入不同的独立设计师,帮助他们打开市场。 ”但他坦言,目前这一想法只是初具雏形,仍有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定价高,消费者不买账


  即便工厂愿意接单,商场愿意招租,随之而来的又是无法规模化带来的成本难题。谭文佳和她的团队在运作EnjoyYoung时,即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几年前,谭文佳试图将一批用料和设计品质较高的作品拔高售价销售,涨幅30%,结果那批产品未获市场认可,其后通过打折才把产品卖出去。 “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可能就去买国际品牌了,其实现在多数人仍追求性价比。 ”


  设计师蒋翎告诉记者,对于小规模生产的设计师品牌成衣来说,在中国制造的成本远比国外高。 “以前主要是面料贵,国内找不到好的面料,就用进口的,后来逐渐发现人工也一直在涨,我最近发现上海的加工成本甚至比日本还要贵。 ”


  同样一件T恤,批量化生产后成本能降至100元,但如果只生产几十件、上百件的话,成本就得200元不止,蒋翎坦言:“定价高并非设计师暴利,目前我的衣服定价还没有算上设计创意的价值,仅仅是在成本上加点微利。 ”谈话至此,她有些无奈,“‘喜欢的买不起,买得起的不喜欢’这一现象一直存在。 ”


  定义


  设计师品牌不一定小众


  何为设计师品牌?EnjoyYoung品牌总监谭文佳将设计师品牌分为三类:其一、2000年前后创立,由一批“70后”设计师们主导的原创品牌,诸如马可的“例外”以及王一扬的“素然”,经过十多年发展,品牌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并已在艺术和市场中寻找到平衡点;其二、2005年后创立,由一批“80后”设计师打造的品牌,个人理念较强,诸如吉承的“La Vie”、蒋翎的“May J”等,作品具有较浓的设计师个人主义色彩,但未实现规模化商业运作;其三、以PROLIVON、EnjoyYoung为代表,由成熟的服装企业拨款运作的本土品牌,虽没有强势的设计师,但仍体现了本土团队的设计风格。


  “有个认知上的误区,提及设计师品牌,不少人就认为是小众的、个性突出的,其实不然,比如某设计师品牌在全国拥有七十多家门店,每年十几亿的销售额,尽管不比快时尚品牌,但也绝不小众。 ”


  中国式突围:设计师品牌集成店,部分已实现盈利


  近年来,富民路、泰康路上涌现了一批国内外设计师品牌集成店,这些小店内不仅销售单一设计师的作品,而且引入不同设计师品牌,通过买断或寄卖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市场。栋梁、SEVEN DAYS便是本土设计师品牌集成店的代表,它使原本“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回归到了本土市场。目前,已有部分集成店实现了盈利。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