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

  6月9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青岛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欢迎晚宴、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双边会见、三方会晤……短短两天时间,20余场正式活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迈上新起点。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立足欧亚、放眼全球,同与会各方论“上海精神”、提中国方案、谋地区合作、绘发展蓝图,尽显世界级领导人的自信从容与责任担当。

  黄海之滨,浮山湾畔。风景秀丽的“帆船之都”,奔涌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全景相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海纳百川,见证开放包容的大国襟怀

  一年前,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中国接棒轮值主席国。青岛峰会筹备期间,习近平主席亲笔签署的一份份邀请信函,送达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手中。

  应约而至,风云际会。

  6月8日至9日下午,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黄海之滨,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日晚,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赏心悦目。

  习近平主席微笑同远道而来的各国贵宾一一握手寒暄,表达东道主的真诚与热情。

  这是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首次主持上合组织峰会。阔别6年,上合组织再次回到诞生地,国际社会热切期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为上合组织注入新动力。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致祝酒辞,道出中国理念和“上海精神”的内在联系。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琴瑟和鸣。


 


 
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这是一次展示理念的生动实践——

  6日下午5时许,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新改革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首次启用,习近平主席热情欢迎首位抵达中国的上合组织外方领导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从容自信的心态、沉稳大气的仪态、诚挚友好的姿态。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个个细节凸显中国传统底蕴。

  这是一次新的“大家庭”聚会——

  作为上合组织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实现组织扩员后首次举行的元首理事会会议,青岛峰会承载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

  “这是巴基斯坦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所以会议具有新的意义。”9日下午,国际会议中心安仁厅,习近平主席会见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强调了这次峰会特别之处。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刚刚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再次见面,两人十分高兴。习近平主席对印方首次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会表示欢迎。

  “现在,上海合作组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应对内外挑战,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习近平主席主持小范围会谈时的讲话,提出中国倡议,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现场嘉宾频频颔首,表示赞同。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

  由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秘书处设在中国境内……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对上合组织成长一路倾力而为,把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俄罗斯乌法、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5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峰会,为丰富发展“上海精神”贡献中国智慧,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今天,辽阔丰沃的齐鲁大地,见证中国同上合组织相融相生的历史际会;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再次谱写与世界携手前行的时代篇章。

  9日的夜色中,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美轮美奂,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浮山湾防波堤向大海深处延伸,远端的白色灯塔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

  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

  “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明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全面规划本组织未来发展蓝图。”习近平主席的话道出了选择青岛为峰会举办地的深意。


 


 
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砥柱中流,镌刻合作发展的大国担当

  巍峨泰山,旭日喷薄而出,霞光照耀大河山川。国际会议中心迎宾厅正面,一幅题为《国泰民安》的国画气势磅礴。

  10日上午9时许,印度总理莫迪、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抵达。

  习近平主席同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亲切握手,并邀请大家合影。这张新的“全家福”,定格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瞬间。

  走过17年不平凡发展历程,上合组织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前景光明但道路并不平坦。

  “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推进安全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积极影响,展现国际担当”……国际会议中心黄河厅,习近平主席在小范围会谈发表讲话,为上合组织发展明确路径。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0日上午11时许,国际会议中心泰山厅,习近平主席主持大范围会谈。成员国领导人、常设机构负责人、观察员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围坐一起,共同描绘合作发展的新蓝图。

  ——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主席登高望远,把握时代潮流,提出中国方案。

  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在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未来3年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展现中国推动建设共同家园的真诚态度。

  10日下午1时25分许,习近平主席敲下木槌,宣布峰会结束。

  此时,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大厅里,早已坐满中外媒体记者。

  习近平主席同上合组织其他各成员国领导人一道步入,在主席台就座。

  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见证经贸、海关、旅游等领域合作文件签署……一份份沉甸甸的成果文件,体现各方凝聚的最新共识。

  外界评价,上合组织从此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

  “我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面对各国媒体,习近平主席对上合组织的未来之路信心满怀,铿锵有力的话语通过电视直播信号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大道之行,彰显天下为公的大国信念

  9日的青岛夜空,云开雾散,璀璨焰火,当空绽放。

  习近平主席为各方贵宾准备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处处体现东道主的独到用心。《天涯明月》《齐风鲁韵》《国泰民安》《筑梦未来》《命运共同体》,5个篇章一气呵成,传递出中国同上合组织和世界各国和衷共济、携手并进的坚定决心。

  “继续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发展安全、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

  在通过的成果文件中,“五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式写入了上合组织青岛宣言。

  初夏时节的青岛,成为中国又一“国际会客厅”,见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步履坚实、步伐稳健——

  北京、天津、青岛,一天跨三地。6月8日,可以称为习近平主席繁忙外交日程“教科书式”的一页。

  同普京总统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共同出席签字仪式并会见记者、授予普京总统“友谊勋章”、同乘高铁前往天津并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赛……中俄领导人之间亲密互动,彰显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稳定、牢固,树立了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宣布中吉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巩固中哈传统友谊、在民族复兴征途上携手前行达成重要共识;两个月内同印度总理莫迪再次会晤,中印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

  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特别安排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观察员国11位外方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元首外交引领国际关系更进一步。

 

 


 
这是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全景相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领导人天下为公的信念感召世界——

  “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启迪未来。

  时间回到5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倡议。从此,中国实践波澜壮阔,中国理念全球激荡——

  从写入中共党章到载入中国宪法,一个个历史坐标铸熔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庄严承诺;从写入联合国决议到载入上合组织合作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新时代指引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南。

  舆论分析,当今世界,只有中国领导人能够提出如此宏远博大的理念。

  进入国际会议中心迎宾厅,两侧墙壁上的浮雕颇具深意:一侧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侧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共享古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共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组织所在区域先行先试,硕果累累,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峰会期间,“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得到广泛欢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拉动共同发展的引擎作用愈发凸显。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不忘初心,携手前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之情,合之韵。从青岛再出发,中国同上合组织各国携手,与世界各国同行,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青岛6月11日电记者霍小光、李忠发、刘华)

 

 

来源:新华社  作者:霍小光、李忠发、刘华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