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上的观测员寻找江面上江豚的踪影

 


  新安热线网摘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航行,江豚科考队于昨日下午3时20分,抵达我省安庆。星报记者第一时间上船,在近距离接触科考队员的同时,也从他们口中获得了好消息:昨日创下目测江豚数量的纪录,单日看到45头,可喜的是,在我省安庆段3小时中,就看到两个江豚群体7头,加上单只1头,共目测江豚8头。

 

  安庆首日共发现8头江豚

 

  昨日下午2时,记者早早地来到安庆凤凰码头等候。

 

  1个小时后,科考队前线与记者取得联系:即将进入码头。此时,记者急迫想知道在安庆段有何收获。在岸边,记者已准备了10多个问题,准备上船就“抛”向科考队员。

 

  20分钟后,码头上游传来轰鸣声,两艘科考船进来了。等到船稳稳地靠向岸边,记者第一时间上船,与50多名科考队员近距离接触。正忙于找“队长”了解情况时,记者的后背被一位科考队员拍了一下:今天收获很大,等数据出来,一定会让人很惊讶。

 

  下午4时10分,观测数据统计完毕,考察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副研究员王克雄拿着统计表,面对记者,很是兴奋。

 

  “这里的情况不错,今天真是个大收获之日,光目测就发现45头次,创下单日最好成绩。”王克雄向记者介绍,昨日从江西湖口至安徽安庆这一段下来,共出现了三次“高潮”,都是成群的江豚,这在第一阶段的湖北段极其少见。

 

  据悉,这45头次中,进入安徽安庆段发现的有8头,其中包括两个江豚群体7头,加上单只1头。

 

  谈及长江,“队长”心情沉重

 

  “科考队还将在安庆进行一整天的科考,在结束后将赴我省另外一个‘江豚大户’城市——铜陵。我们期待有更大、更可喜的发现。”王克雄告诉记者,科考队对安徽段抱有很大的希望。

 

  王克雄原本的好心情,却因记者的一些提问,变得有些沉重。

 

  记者:从长江湖北、江西段一路下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呢?

 

  王克雄:水至清则无鱼。一路下来江水特别清,泥沙沉淀得非常厉害,和早期浑浊的江水不一样。泥沙的减少造成其吸附的营养物质减少,导致鱼类的食物变少,而江豚以鱼类为食,自然受到直接影响,泥沙减少则与大坝和采沙行为有直接关系。而江豚减少的一个原因就是河床发生变化,合适的栖息地日益减少,比如沙洲洲头、洲尾很多都不见了。

 

  记者:通过20多天的科考,长江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了吗?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