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在派出所和治保会的牵头下,康祥小区42户终于坐在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并选举出梅燊昌、蔡炯棠等12名热心居民担任“街坊代表”。


  当务之急是治安问题。根据建设封闭式管理小区的方案,共需要数万元经费购买视频监控、隔离门和消防设备,每家每户需出资1800元。这时有居民不理解了:“我家视频监控、红外线探测器、防盗门一应俱全,小区全面装监控有必要吗?”


  经过多方协调,封闭式小区终于在当年6月正式成立,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单环境卫生彻底改善,如今近5年过去了,该小区再没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以“街坊代表”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发挥效用:每户按照占地面积0.6元/月支付管理费,用以聘请三名保安和日常开支,12名街坊代表均为义务劳动。


  “大家都没想到六毛钱可以办这么多事”,梅燊昌表示,“每年管理费收入8.74万元,小到一个透明胶都会入账,除去保安工资、日常管理支出,还有余钱组织集体活动”。


  “如果聘请物业公司,8万块钱最多只能养活一个物业经理”,蔡炯棠说,“但街坊叫一声‘蔡区长辛苦了’,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邻里和谐的典范


  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在这种自发组织、自行管理的模式运行之后,康祥小区42户居民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融洽。


  每年4月30日,街坊代表都会发动全体居民自费在河涌边上摆起长长的流水席聚餐,很多人会自豪地邀请亲戚朋友。仅有200多人的康祥小区,2012年曾迎来1000多位宾客,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人至今难忘。每年圣诞节,小区会拿出剩余的经费购买礼物,保安扮成圣诞老人挨家挨户送礼物,背后跟着一大帮邻居。最近两年,小区还自发组织居民外出旅游两次。


  “现在下班之后,街坊串串门吃吃饭是常事,有人甚至把小孩寄在邻居家,街坊家有喜事,会每家每户派请柬”,施志光说,“这种场景在以前的农村都很少见”。


  东区花苑社区办“邻里节”促老邻居交新朋友


  “志愿管家”义务巡楼排忧帮困


  “志愿管家”义务巡查楼层、社工站队伍不断壮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花苑社区出了不少好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而随着活动的铺开,城市里常受诟病的“邻里冷漠症”也被慢慢“治愈”,催化了居民“相亲相爱”。据了解,目前花苑社区里邻居们互帮互助的例子层次不穷。此外,社区也通过举办邻里节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新老中山人的融合。


  “楼长”开启一扇互相信任的“窗口”


  有困难,找楼长。2011年11月以来,花苑社区大力推进了“志愿管家”制度,而居民则亲切地将这些义务的“管家”称为“楼长”。作为一个没有物业的旧小区,楼长在社区卫生、治安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实际上,楼长们不只做了这些“面上看得到的”事情,他们更是促使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催化剂”。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