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芯片公司的保安章亦炜和他的两个朋友,趁夜潜入公司大楼,目标是电脑上一张张简称为COA的小标签。
原来,这些标签是正版软件证明标签,电脑系统重装,只要输入上面的序列号,就可以被微软公司识别为正版软件。3人两次用牙签刮下379张COA标签,不过还没来得及出手,警方已经找上门来。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对3名被告人分别判刑。据悉,这也是上海首例判决的盗窃正版软件标签案。
监守自盗
公司保安领路偷标签
讯问笔录显示,3名被告人都来自江苏响水。章亦炜在上海打工,章书桦是他表弟,在苏州做点小生意,章良栋则是苏州一家电信器材公司的技术员。
2010年9月,章亦炜所在的物业公司安排他到浦东张江一家芯片公司工作,职责是负责办公室大门的开关,查看灯和门是否关掉,并负责保管员工物品。
2010年11月22日晚上,章亦炜与章书桦电话聊天,他想起表弟曾说过电脑机箱上的COA标签可以卖钱,于是提到自己在芯片公司做保安的事。章书桦顿时眼前一亮:利用章亦炜夜间值班的便利条件,偷几张COA标签不是易如反掌?
当晚,章书桦就从苏州赶到上海,在章亦炜带领下,两人一共窃得芯片公司DELL等品牌电脑机箱上COA标签189张。3天后,章书桦伙同以前的同事章良栋从苏州赶至上海,使用相同手法,窃得芯片公司DELL等品牌电脑机箱上的COA标签190张。
第二次作案后,芯片公司的物业值班人员发觉办公场所有人闯入。面对质疑,章亦炜很快交代了盗窃事实。物业公司随后报警,章亦炜被公安机关带走。2011年5月7日,章书桦在投案途中被江苏盐城警方抓获。2011年5月30日,章良栋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案情罕见
标签价值成争议焦点
章亦炜三人的行为属于盗窃,可是,COA标签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盗窃罪的盗窃对象,是否具有价值?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微软公司提供的证明显示,本案盗窃的是COA标签中的预装版标签,主要价值体现在安装序列号上,除了证明是正版以外,使用序列号可以激活系统、装补丁、升级等,拥有标签等于获得微软公司正版的软件。根据标签上的序列号,就能从微软公司网上下载到正版软件,没有了标签就无法证明是合法正版用户的身份。因此,标签是有价值的,能够被人控制和利用,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那么,被盗的COA标签价值究竟该如何计算?3名被告人提出,COA标签只是微软的标识,操作系统已经装到电脑里面,它本身不能单独出售。标签的成本价大概10元左右,应该按照盗窃实物的金额为主。
公诉机关则认为,被盗的COA标签有340张有效。按照计算机公司销售未带COA标签的电脑与销售带COA标签的电脑之间的差价来计算,这些标签价值10.162万元,章亦炜、章书桦犯罪金额为10.162万元,章良栋盗窃COA标签就低认定为151张,价值4.492万元。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