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必须非常仔细,尤其是在雨天或高温天,发现有霉变或者虫害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从而保障粮食品质。”任玉说。
对于保证市民的口粮,巢湖粮油储运公司经理周民泽非常有信心:我们的设计总仓容可达10万吨,目前存放的都是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达到8万吨,为市民的“米袋子”提供更多一重保障。
巢湖粮油储运公司只是我市粮食储备库中的一个。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起,我市在落实省级粮食储备的基础上,建立市、县两级粮食储备(含原粮和米面油等成品粮),并根据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化,适时调整储备规模。近年来,我市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基础扎实。
张弦表示,目前,我市地方储备粮(省市县三级)规模超过30万吨、储备油9800吨,可满足全市市民3个月以上市场供应;不断增加成品粮油储备规模,米、面、油储备已达34000吨,可满足主城区居民20天左右的市场供应。“我市还不断加强储备粮日常粮情检查,严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底线,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出、用得上。”
科技含量高
智能化为我市粮食储备筑好“防护墙”
原则上,稻谷的存储周期一般为3年,小麦存储周期最长可达5年。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先后实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粮食存储条件有了大幅提升。
信息化技术也在粮食储备管理方面全面推广应用,让存储手段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储粮安全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所以,即便是存放了3年的稻谷,在感观和质量方面与农场里的新鲜稻谷并无多大差别。
“智能化粮库”是我市粮食储备的亮点之一。进入巢湖粮油储运公司的监控室, “智慧皖粮”统一化服务平台映入眼帘,出入库、仓储管理、通风控制等功能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它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厂区外围的安全情况,还可以对仓内粮情进行智能化监测。
“这一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周民泽说,比如它可以及时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仓内粮食温度和湿度的细微变化,成为了解粮食的“听诊器”,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品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仓储管理效能,节约了管理成本,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粮食系统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已完成1个市级平台,5个县级终端、2个示范库、8个储备库、80个收纳库、50个大型龙头加工企业、5个‘堡垒型’粮食应急企业等150个‘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任务。”市发改委粮食仓储与科技处负责人孙健表示,这一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实时化、全天候对储备粮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安装了温控设备的储备库,还能实现自动调节粮仓温度,保持仓内温度符合储存要求。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