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了解,和昌集团取得的国际城项目用地,当时采取的是一种“类BT”模式。由于十堰地处山区,市政工程成本极高,而十堰政府财力有限。在此背景下,2005年前后,和昌集团作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替政府修建浙江路,而政府则将周边的土地开发权,以较低的价格出让给和昌,作为一种补偿。据悉,目前和昌国际城地块,当时拿地价一亩不足30万元。


  该说法也得到了和昌地产方面的证实。3月14日,和昌(十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龙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透露:“即便每平米3000元的售价,我们也是有利润的。”


  此外,吴龙圳还表示,目前和昌地产公司存在资金压力:“我们希望以降价走量的形式,实现资金的尽快回笼。”事实上据本报调查,和昌国际城在二期项目销售上,也采取了降价走量的团购策略,但成交均价却都在每平米4000元以上。


  对于本报记者质疑,为何不干脆公开降价走量,而仅把“让利房”限定在公务员群体,吴龙圳未予正面回应,仅表示:“这是一种营销策略。”


  而严清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坦言:“和昌在十堰还有大量的土地有待开发,也希望跟政府各个部门搞好关系。因此,他也愿意让点利。”


  政策障碍和操作公平


  作为“公务员小区”的开发商,吴龙圳在受访时一再强调,所谓的“公务员小区”,其本质是一个“团购”的形式。


  但据本报记者调查,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十堰市房管局市场监管科负责人杜涛明确告诉本报记者,“团购”的前提是,该项目必须取得了预售许可证。


  而本报获得的一份十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内部资料显示,按照原定的计划,2013年正月十五过后,将预交房款总价的40%。但吴龙圳明确告诉本报,和昌国际城三期项目尚未开工,不可能拿到预售许可证。


  这意味着“提前预交房款40%”的计划一旦实施,其实质绝非是简单的“团购”,而是一种变相的集资建房。


  与此相关,十堰市有关部门一度设计了一个“擦边球”的解决方案。即设定一个公共账户,由开发商、购房人监督小组和十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三方监管,预收房款但不直接进入开发商账户,以此规避政策限制。“但这个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严清华告诉本报。


  而据本报了解,由于和昌国际城三期项目地处山体,是在“削山平土”上筹建,开发商前期投入不小,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开发商希望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收一部分首付,但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严清华直言,“如果满足了开发商这个要求,肯定跟国家的法律法规有相悖的地方。”


  正因为存在上述政策障碍,本报了解,至今“公务员小区”的筹建仅完成了名单的申报工作,尚未收取房款,项目也迟迟未见开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是“公务员小区”申购政策的存在“漏洞”,极易给部分没有实际住房需求,但具备申购资格的公务员,带来巨大的牟利空间。


  按照现行的申购政策,主要的资格审查集中在是否享受过“房改”、单位集资建房和单位集体购房等福利待遇,但对于申购者是否拥有商品房却没有限制。“如果此人没有享受房改或者福利房,无论有多少套商品房,他还是可以参与这次申购的。”严清华明确告诉本报。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