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近来,一些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在一些大医院就医时,不时会遭遇“推诿”、“歧视”的尴尬,是何原因导致了医院服务态度如此不逊?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然而现行医保体系中,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其医保卡支付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医保这一“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医保资金:一方面“吃紧”,一方面“紧吃”
近日,北京杨女士的丈夫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床位紧张”为由拒收,原因是医院的“医保额度已用完”。
医院推诿医保病人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医院甚至动员治疗一半的病人提前出院,“等有了医保额度再住进来”。
来自济南市社保局的统计显示,2011年,济南有270名医保病人被医院拒收。据该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一般是医疗费用高或病情严重的医保患者容易被拒收,因为医保部门对医院每次就医者费用进行考核,假如人均每次费用的指标为1万元,而病人需要花2万元,医院就不太愿接收,宁愿接收一些小病患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内科主任许冬梅说,一个尿毒症患者,医保每年只报销5.5万元,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年差不多10万元,这意味着每接收一个尿毒症的医保患者,医院要倒贴4万多元。
医院反映,由于公共财政对医院投入不足,而且较多集中在基建和设备方面,迫使医院通过创收弥补运行费用不足,“而从医保病人身上赚不到多少钱,谁愿意接收?”
为了控制费用,济南一些医院提出,当期医保资金用完后,不准接收新的医保病人,哪个科室接收,由哪个科室承担病人的医疗费用。“干了活,不但拿不到钱,还要往里赔钱,谁敢接收这样的病人?”济南一家三甲医院一名外科医生抱怨说。
一方面医保资金不够用,另一方面,有限的医保资金被浪费。记者在山东等地采访发现,有的患者仅作身体检查就要住院,因为城镇居民医保只报销住院费用,不报销门诊费用;还有的医保病人大量开药,据说“医保的钱不用白不用,因为不用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购处处长谢力认为,当前的医保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不鼓励医保病人少看病,似乎谁不去开药谁吃亏,造成有限的医保资金被浪费,需要治疗的病人因资金不足而被拒收。
资金统筹范围小,替代功能“打折扣”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在医保制度下,池子越大,风险越小。而总额预付制等于把各个定点医院分成一个个小池子,医院又把医保资金分到每个科室,科室再把额度分配给医生,“池子越划越小,一旦用完,医生除了推诿还有别的办法吗?”
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与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没有统筹使用,导致医保的替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医保机构对医院的监督不够,导致一些社保资金浪费。
“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监督医院。”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处副处长李晓坦承。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皖展开饮用水源地环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