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和情感教育,西方国家这样做:
认为早恋是人生美好的礼物 学校、家长积极引导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初具模型,但在青春期心理教育和性教育方面,还是显得不足。很多教育学家认为,早恋其实是“中国式教育”独有的词汇。而在国外,教育专家更愿意将之称为“青春期恋情”。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认为初恋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早恋的结果与学校教育和家长引导密切相关,引导得当甚至可以成为人生中美好的礼物。美国的家长认为中学生约会很正常,青春期孩子恋爱,大多身心不成熟,他们没有经济基础,所以这种爱的根基并不牢固,容易夭折。他们初入情网时山盟海誓,但随着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会逐渐确立新的世界观和择偶标准。过去倾心的人,可能因为性格变化,志趣不同而难以结合。那时,他们再回顾这段经历,会觉得似乎是一场游戏。
芬兰有本名叫《我们的身体》的书,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给孩子讲一章,逐渐引导他们的感情和意识。而法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的发育以及妊娠分娩等生理知识。当大人带着孩子逛街碰到一对青年恋人接吻时,大人会停下来告诉孩子,爱情的幸福滋味是自然美妙的,没有罪恶感。
丹麦上世纪70年代就已规定了凡学龄儿童人数在5000名或5000名以上的市镇,要建立一个学校心理学服务机构,配备1名主任学校心理学家、2名助理学校心理学家、2名临床心理学家、1名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河北百名司机因道路结冰被困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