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奇奇已上6年级,微博也发了1000多条,而他与父母在微博中的互动却一直没间断。“老爸,宝贝是爱你的,我说了疯话不要怪我哈……”“老爸”则在下面回复:“小子,真乖。”甚至奇奇转发的笑话段子,奇奇爸妈也偶尔会留个言,跟奇奇小小地讨论一下。


  比身边同学更早开始玩微博的奇奇,还是个小“学霸”。不仅成绩优秀,他还是班上公认知识面最广的同学。而这,也很大程度被他归功于微博。“我每天上微博,看的东西比较多啦。”


  “跟爸妈交流更随意也更平等了”


  “我跟爸妈就像朋友一样。”奇奇说,有了微博后,自己与爸妈经常互相@,交流比以前更随意也更平等了,“有的时候跟爸妈闹了不愉快,还可以在微博上道歉”。在奇奇看来,上微博已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而他的微博内容也从不是秘密。


  家长叹:看还是不看


  只敢“悄悄关注”


  怕被孩子吐槽


  “还真想像不出来她的微博能写个啥?”盐道街中学一名女生的家长蒋女士说,她知道女儿常上微博,但女儿的微博却从没给她看过。她眼中的女儿文静懂事,很少叛逆,可要说女儿“微博上只写积极向上的内容”,蒋女士也觉得不太现实,“毕竟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很多想法”。


  为随时查看孩子的微博写些什么,关注了什么,又不愿让孩子发觉,家长汪女士对女儿的微博使用了“悄悄关注”功能。关注了女儿的微博后,汪女士看到到一个更全面的女儿:厌恶物理,厌恶邻桌的男生,偶像是娄艺潇……但让汪女士诧异的是,女儿竟也会在微博中吐槽自己的老师。“这让我很后怕!”汪女士说,自己在查看女儿微博时总是提心吊胆,“很怕她哪天也会吐槽父母”。但若孩子能将自己的微博坦然交给父母看,“我倒觉得,这会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家长也能引导她少接触些不良信息”。


  在盐道街中学门口,成都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家长,他们中大多数人对此持“默认”的一种态度。“肯定会很怕那些不良的语言被孩子看到,甚至被模仿。”蒋女士对此很无奈,“可不但微博,整个网络上到处都会有不良内容,也不可能就不让孩子上网了吧?”


  “若不让孩子上微博,总感觉所有人都在上,怕她跟不上时代。”蒋女士赞成禁止微博对未成年人开放的观点。“但既然开放了,我就只能默认。总不能让她比别人少长了几年见识”。


  专家谈:禁还是不禁


  落实分级制度技术过滤言论


  对于微博是否应该拒绝未成年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最重要的是该落实分级制度。“让微博自身去规定是否禁止未成年人注册并不合理,有了分级制度,有了法律依据,才能对其进行约束”。此外,熊丙奇认为,减轻未成年人在微博甚至网络所受到的不良言论的影响,主要还需依赖父母的监管。“完全放任和完全禁止都不好,应帮助孩子有选择性地关注,回避不良信息”。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