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读书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阅读量与年龄成反比。小学生阅读时间最长,读书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但随着年龄的递增,课外阅读量反而下降,有的中学生甚至连一本完整的名著都没有读完。
昨日,六安路小学开展“以书换物爱心拍卖”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拿出来拍卖,现场为贫困地区学生共筹集爱心书籍2000余册
九成小学生是“书迷”
记者在六安路小学、西园新村小学、乐农新村小学、逍遥津小学等学校调查时发现,近90%的学生是不折不扣的小书迷,每天花在课外书本阅读上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家长也对孩子们读课外书持支持态度,认为阅读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阅历。
逍遥津小学六年级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同学们对福尔摩斯系列、动物类小说很感兴趣,她还看过原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老师们也会对同学们推荐简化版的名著,有助大家理解。“我们周边的同学都会互相交换图书,看完后还会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记者在乐农新村小学调查时发现,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个图书角,每个年级走廊上都设有小书吧,学生们只要一有空就可以随手拿起书本阅读,“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不同种类的书籍,对于知识面较广的孩子,还推荐他们读一些探索历史、财富之类的杂志。有时根据所学课本内容,组织他们讲成语故事,举办知识竞赛,表演独幕剧等,为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乐农新村小学语文老师曹伶俐告诉记者。
中学生读书功利化
在合肥市第38中学、第42中学、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等学校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方面所花的时间比小学阶段要少得多,阅读面也多集中在与课业有关的教辅材料。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大约在1500~2000字之间,能够每天保持阅读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少之又少,初三和高三毕业班的孩子因为升学压力,几乎和课外书籍绝缘。
48中语文老师马跃告诉记者,学生每天除了围绕一些阅读训练题目做回答分析外,在阅读的深度、品位上几乎没有兴趣,由于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外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反倒是一些校园青春小说,或者漫画卡通类的图书更吸引他们的目光,“有的中学生连一本完整的名著都读不完,即使读名著,也是围绕国家考试大纲推荐的一些名著展开,阅读的功利性非常强。”
读书要每天坚持
七中语文老师苏卫兵告诉记者,导致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减少和阅读功利化、浮浅化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长、老师认为多读课外书并不能有助于考试得高分。“总体感觉高中生们的语言文字水平、人文综合素养较之前呈明显下降趋势。”苏卫兵说,校园的低水平读书现状,与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不相适应的,不利于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我们建议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选择读一些,从长远来看,对提升学生文字敏感度、思想的内涵和品位会有促进作用。”
“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或者一些历史书籍、人物传记,不仅有趣味性,而且可读性也很强,可以增加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马跃说。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