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昨日,省统计局发布调研报告显示,我省人口流动规模渐趋稳定,全省就业环境趋好,在就业总量增加的同时,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外流人口七成在江浙沪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流动人口输出地。 2012年,全省净流出省外半年以上人口914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仅增加2万人,人口流动规模渐趋稳定。

 

        其中,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务工经商人员近80%。从流向看,外流人口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占流往省外人口的75.6%,其中,流向浙江占28.6%、江苏26.8%、上海20.2%;其次是流向广东5.8%、北京3.7%,其他25个省份仅占14.9%。


  人口跨区域流动,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观念的转变,对缩小城乡差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户籍人口逼近7000万


  从数据来看,我省人口增长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同比增长均低于1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再生产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我省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降低了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45万人,和“六普”相比,占比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六普”减少14万。


  老龄人口增加和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老年型社会特征日渐突出。我省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到15.1%,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力人口要负担15位老人。


  从长远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也将造成人口性别失衡,影响就业。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应在103~107之间,去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2012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206.8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非农业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强,我省从业人员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就业结构继续向现代型转化。


  不过,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经济增长放缓、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结构性失业等都将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一方面我省每年出生人口在7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需求规模巨大。另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虽控制在政府目标之内,但每年有近30万人动态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13年我省有3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