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孔大爷自告奋勇来教黄大爷手语
新安热线摘 一对相伴四十年的夫妻,因丈夫失声、妻子不识字,两人交流产生障碍,儿女欲通过本报寻找手语志愿教师(本报25日报道)。25日上午,读者孔大爷就拨通了本报热线,他说:“我会手语,可以到黄大爷家去教他们。”巧的是,孔大爷的女儿家也住在香樟花园小区。
一篇稿件带来温暖
昨天上午9点多钟,记者先行来到了黄大爷家。崭新的鸭舌帽、整齐的衣着、锃亮的皮鞋,相比于前一次见面,这次黄大爷显得特别精神。“知道你们要来,早早地就起来准备了呢。”陈大妈边说边张罗着。
“大爷,今天感觉可还好?”黄大爷点了下头,抿着嘴笑了笑。一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报道出来后,左邻右舍都看到了,都在询问老爷子的状况。“明显感觉老人精神振奋了许多。他觉得自己没被大家遗忘,感受到了温暖。”
自创手语简单易学
不到十分钟,孔大爷就来了。孔大爷今年66岁,从事病人护理工作13年,目前为一位老年病人做24小时陪护。看到报道后,他特意请了半天假,“我也有一年多没来女儿家了,刚从她家过来的。”
孔大爷表示,自己并没有学习过专业手语,“我都是根据护理病人的实际状况摸索出来的。”孔大爷说着便开始教起来。
像吃饭、喝水、擦嘴等基本手势,黄大爷能做,陈大妈也看得懂,但像肩疼、喉干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黄大爷该如何表达才能让陈大妈明白呢?只见孔大爷一只手做出数字“七”的手势,“哪里不舒服就点哪个部位。要是胸闷,就将两只手放在胸前,交替向外翻动。”孔大爷边说边做,黄大爷也跟着模仿起来,陈大妈手在动,嘴里还不停念叨,生怕自己忘了。
两位老人成了朋友
“到超市及菜市场。”黄大爷写道。杨女士解释说,老两口之前因为在超市和菜市场买东西意见不一闹过别扭。孔大爷先将米、面、青菜等一些基本物品用手势表达了一下,然后劝道:“你现在啊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做啥就吃啥嘛!”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天气好的时候多去外面走走,别在家憋着。”
与自己年纪相仿、又懂得体谅病人的心态,黄大爷很欢迎这位“手语老师”。在与孔大爷的交流过程中,黄大爷一直乐呵呵的。临走时,两位老先生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孔大爷说:“等有空我再来,咱俩喝一杯,好好叙叙。”虽然早就不能喝酒,但黄大爷仍用力点了点头。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