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今天是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开人世的第七天。哀悼之后,无论灾区民众还是整个中国社会,都将带着地震留下的悲伤与温情、争论与反思再度起步。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热情,但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


  七级强震过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雅安地震灾区,虽然还满是残垣断壁,但是排排的临时帐篷中,民众的生活正渐渐恢复。


  过去七日,留在芦山这个中国西部县城的震区记忆,成为对抗震救灾“国家思路”的一种诠释。


  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武警四川总队所属官兵就近展开救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李克强就飞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72小时内,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等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已达2.4万多人,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与此同时,气象、国土、水利、交通、电力、电信……从中央到地方,多部门迅速联动投入灾区救援。


  在救援迅速展开的同时,震后3个多小时,政府便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此后,省、市、县三级每天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


  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受灾地区已大部分恢复供电,灾区民众有了热乎的饭菜和干净的水,商业网点和银行网点也已逐步恢复营业,部分学生开始复课。


  大地震在向民众倾泻痛苦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与灾难抗争的人间温情。


  抱着父亲等待进行手术的“最孝儿子”,19岁男孩徒手刨出被墙壁压着的母亲,母亲独自搬开上百斤重预制板救出儿子……一周以来,从灾区传来的感人故事,让人们在悲痛中感受着暖暖的温情。


  然而,回顾地震发生后的这一周,除了悲伤中的丝丝温暖,大地震还给这个社会留下一些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芦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话题一度引发社会争论,中国的地震预测也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从5年前的汶川到今天的芦山,“怎样跑在地震前头”,这不仅是科研领域面临的挑战,更是关乎无数生命逃离灾难的大问题。


  震后救援,在民众的爱心聚集中,满载志愿者的社会车辆,让通往震区的道路出现了“爱心大拥堵”,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从政府到媒体,“为生命让路”也成了舆论对于理性救灾的无奈呼吁。


  此外,在爱心的收集与传递中,官方慈善机构遭质疑,民间慈善机构受追捧,慈善机构如何在更加透明的机制中构建社会公信力?大地震后,中国公益慈善界不得不在民众“爱心站队”的尴尬中重新思考。


  带着地震留下的悲伤与温情,争议与反思,雅安将在震后的废墟中再起步。有评论称,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考题才真正开始。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我们从来不缺战胜灾难的勇气,我们呼唤多一份科学理性和持之以恒。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