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是血凝素的英文首字母。目前已知17种(亚型)的流感血凝素,按照人类发现时间的顺序,编号为H1到H17,其中最后两种——H16在2004年被发现,只从瑞典挪威等国携带甲型流感的红嘴鸥中检出;H17则是2012年在果蝠中发现;


  ——“N”,是神经氨酸酶的英文首字母。这是包裹在病毒外壳上的另一种物质,可帮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你懂的——这是病毒侵入细胞后的重要一步。目前,人类检测到的神经氨酸酶共10种。


  所以这样一算,甲型流感病毒在理论上,能有17×10种组合,也就是170种,而且每一种都是不同的。


  所以也不存在所谓H7N9是H1N1的升级版这一说。


  但如此庞大的组合,确实为人类彻底攻克流感病毒,带来巨大困难。不过“苦难中的万幸”是,实际种类远少于这个数字,很多组合类型,目前都未出现。现在的H7N9病毒,就是第一次在人身上出现。


  当然,问题就在于,目前无法排除——将来会有更多新型病毒产生或被发现。


  还需一提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中,都存在适合感染鸟类的毒株。因此有人认为,流感病毒总是先在鸟类中进化出来,然后传给其它鸟类和哺乳动物,再进一步变异,成为适应在相应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


  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确让人有点“望鸟生畏”啊。


  已知:特殊的遗传方式,让流感病毒,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记忆与追杀


  未知:究竟是什么机理,让病毒变异,甚至说不准哪天自己就能“进化”


  其实,相比之前人类流感大流行,这次的H7N9病毒还算“温柔”。


  当然,病毒再产生变异,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2011年,荷兰与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基因技术,获得有5个基因突变的H5N1禽流感病毒,它能通过空气在雪貂中飞快传播。虽然是科学研究,但其技术完全可以用来制造生物武器,这着实是一种恐怖的情景。尤其是若你了解病毒极其易变的特性,说不准哪天禽流感病毒自己就能在人群中进化到如此恐怖的地步了。


  所以面对流感病毒,人类这种“复杂精致”的动物,的确应该保持警惕之心。人类拥有对抗疾病的免疫系统,通常得过病之后,身体都会记住,并产生抵抗力,所以第二次患同样一种病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可偏偏流感却是个例外。流感病毒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被免疫系统识别的那些部分,常默默产生着变化,仿佛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记忆与追杀一般——大多数人在感染流感以后的几年后,就会对新产生的变异毒株,再次失去抵抗力。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