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从去年底开始,在城北芜湖发电公司上班的刘先生开始放弃开车出行。每天早晨,他从小区楼下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取出自行车,骑车到公司附近的班车停靠点,下班再从班车停靠点骑车回家。几个月来,那张绿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成为刘先生出门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周末的时候,他还会带着孩子骑上亲子自行车上街逛逛,绿色骑行已经成为刘先生非常钟情的出行方式。其实,从去年9月芜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开始试运行以来,像刘先生这样选择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方式的市民越来越多,特别是目前春暖花开的季节,公共自行车日租用量屡创新高。从公交集团反馈的情况来看,半年多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芜湖运行的五大成效也已显现无遗。


  日租用量创新高


  记者4月8日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去年下半年,芜湖市先期规划在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东新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站点500个,停车柱15600个,投入自行车12000辆(其中2000辆亲子车)。该系统于去年9月22日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共投入运营365个站点,12000辆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近3万次,单日站点停车柱最高借还次数48次,办卡人数近3.7万人。预计所有500个运营站点将于5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实现芜湖城区的全覆盖。


  记者从市公交集团获悉,系统建成启用以来运营良好,有关部门实行“分区管理、科学调度、及时维护、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确保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有序、高效运转。分区管理就是将全市投入使用的运营站点按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责任区域,在每个责任区设立1个调度站,各调度站内配有相应人员、车辆、设备对责任区内的站点和车辆进行保洁、调度、维修和管理维护。科学调度就是建立公共自行车数字系统,对各运营站点之间的租车、还车实行数字化管理,优化车辆分布,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内合理调配资源,充分满足市民租、还车需求。


  公交集团还安排专人巡检,及时对车辆进行充气和上报锁住异常、车辆损坏等情况,确保在一小时内予以维修,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业主单位考核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将市民满意率列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直接与运营公司管理经费挂钩,确保系统管得好,管得长久。


  五大成效显现


  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我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自建成运营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五大成效已经显现。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融入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基本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公交站点设置的局限性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公益性定位,以及用科技化手段实现了24小时的通租通还,对“公交到不了、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嫌远 ”的最后一公里,采用“自行车——公交车——自行车”的方式便捷到达目的地,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据了解,目前,从租用情况分析,租用区域已从建设初的主要流向商业繁华区转向城区各个地域,租用时段也开始集中到早晚出行高峰(占日租用量的50%左右),这说明公共自行车的租用已经从当初的休闲转向正常出行,越来越多的市民已将“公共自行车”作为首选的出行方式。


  此外,芜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运行通过倡导绿色出行,还推进了节能减排,推动了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该系统的推行,符合芜湖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与滨江公园、西洋湖、大桥中心、文化戏曲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芦花荡公园等以及商场超市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更加增添了城市的休闲氛围和旅游气息,公共自行车在形状、颜色上的独特设计,使其自然地融入城市,芜湖城市品位得到提高,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更多市民因此感受到骑行乐趣,提升了健康指数,“生态文明 绿色出行”在全市蔚然成风,一道道翠绿的风景线让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