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讯  面对突如其来的H7N9禽流感疫情,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24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7人。


  一场新型病毒的来袭,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的非典,不少人也担忧H7N9禽流感会不会成为“SARS”第二。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某种程度上对防控疫情来说,也算是“好事”,最起码可以警醒政府和社会,做好“不懈怠”的准备,从而做好各种防控工作。


  目前,从中央的相关部门到出现疫情的地方,基本上已经进入“备战”状态。国家卫生和计生委要求,却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严格监控H7N9禽流感的发展动向。


  从病毒自身特点来看,病毒一旦入侵,人体就很难抵挡,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相关医学专家称,做好个人必要的防护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除了要提防病毒本身的危险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社会心理可能造成的恐慌。在加紧预防病毒变异扩散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民众心理的疏导。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信息发布方面,更要及时透明,同时也要确保信息的科学准确,以免引发不必要的质疑。


  还记得十年前的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的场景,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恐慌心理。所以,板蓝根到底有什么作用?能预防的医学依据是什么?都应该有科学的论证,如果没有,还是要谨慎的发布,引导民众做好个人卫生,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则更为有效。


  我们经理了“非典”的磨难,也明确了建立一种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深刻懂得了信息自由流动的价值,但鉴于类似疫病危机也许很难完全避免,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怎样保证人们的信念不被无法预测的灾难所摧毁。


  显而易见,民众面对当下的H7N9禽流感还不能完全确定而又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还是存在疑虑和不安。


  而从民众的角度来说,需要保持“不恐慌”的心态。现在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该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相信经过非典的“检验”,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面对重大疫情时,确保信息透明的重要性。民众对网络等其他途径的各种消息,应保持理性的鉴别态度,对缺少权威验证的传闻,不要轻易相信或者传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