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昨日,记者从安徽省法制办了解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意见》今日正式印发。今后,流动人口不仅可以凭居住证申请保障性住房,在当地就业还可享受住房公积金。如果有一技傍身,配偶、未婚子女的落户也都可以解决了。


  户籍:紧缺人才可携配偶落户


  户籍问题可能是流动人口最关注的问题了,他们可以在居住地落户吗?配偶、子女又享受哪些权利?


  据了解,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户口准入条件的,都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对于在我省就业的人员,获得设区市市级(含省直管县)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具有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其他紧缺人才的,还准予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在就业地落户。


  子女教育:逐步满足学前教育需求


  近几年,大家一直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根据“意见”,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享有与居住地儿童少年同等权利。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的需求。


  同时,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要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在省会,可以根据其义务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对持居住证的年限作出具体规定。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符合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可以持居住证与子女身份证明,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居住地学校申请入学,学校不得拒收。如果学校因超过班额标准接收确有困难的,应当提请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统筹就近安排入学。


  社会事务: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


  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工作和生活,自然少不了办理各项社会事务。因此,“意见”也要求,要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事务提供便利,比如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和失业登记、创业服务等。


  流动人口也可以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对于本省户籍的流动人口符合公安部出入境管理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还能凭居住证及其他相关材料在居住地办理相关出入境证件,以及在居住地凭居住证、居民身份证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法律援助: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


  流动人口常在工作期间遇到各类需要进行法律援助的事情,对此,“意见”也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进行了规范。


  据了解,对于流动人口申请法律援助的,要简化程序,依法办理。要把解决拖欠流动人口工资和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等作为重点事项,积极给予法律援助。此外,对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住房:凭居住证可申请保障房


  流动人口经济条件较为一般的,在居住地工作时,一直受到住房问题困扰。以后,他们将被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还可以凭居住证申请保障性住房。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