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肥城市交通发生了不少引起市民关注的事,“黑头车”天价宰客、出租车运力拟增加、市区停车费上涨……这些事情,都与城市公共交通不完善有关。而合肥西面的武汉,则在去年入选了“公交都市”试点,其城市公共交通比合肥好在哪里,合肥又能借鉴哪些经验?本报记者昨天分别采访了两地代表、委员,听他们聊聊出行“双城记”。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李祥斌


  现象:出行难是城市发展通病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业务主管李祥斌曾是一名公交驾驶员,如今更是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今年我的建议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加大投入力度。”李祥斌说,几乎全国的城市都患有“城市综合征”:“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出行难是城市发展的通病。城市人口一增加就需要道路的同步建设,一旦跟不上,你看,早晚高峰时就走不动路了。”


  李祥斌坦承:“我们的主干线是3到5分钟一班公交,次干线是10分钟到15分钟,堵车的话半个小时不来的都有。”


  规划:社区巴士“招手即停”


  对于前段时间合肥的“黑头车”天价宰客事件,李祥斌说:“合肥目前的公共交通比较单一,如果百姓公交车挤不上、打车打不到,只能去坐‘黑头车’。”他说,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发达了,大家出行首选的肯定还是公共交通。


  “目前我们正酝酿在合肥一些社区内增开小路线,主要是在一环路以外大型公交车到不了的地方,投入6米长的小巴,便于社区居民去超市或者学校,招手即停。”他透露,这一想法已经在双凤开发区开始规划。


  取经:在北京坐公交体验服务


  3月2日上午刚到达北京,李祥斌下午就马不停蹄地来回乘坐北京的1路、14路和612路公交车,想取些“真经”回去。


  让李祥斌感触特别深的,是北京公交乘务人员的亲切和热情:“乘务员会主动安排老弱病残乘客的座位。”李祥斌说,“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合肥BRT公交上的售票员命名为‘乘务员’,意味着不但售票,更主要的是提供服务。”


  李祥斌还拿出一本小册子:“这是北京1路公交为不熟悉路的市民提供的爱心指路卡,我们回去以后也会搞,正面是合肥公交搭乘指南,尤其突出因修路临时变线的公交路线,放在车子上供市民取阅。”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蒋惠园


  建议:科学规划,提升软硬件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蒋惠园是安徽无为人,在武汉工作,研究领域正好是交通,她对城市交通有着自己的看法。


  蒋惠园说,她每年都会到合肥,虽然没怎么坐过公交,但打过车,也体验过火车站附近的拥堵。她希望合肥能像武汉一样,花更大的气力发展公共交通。“武汉的公交做得还不错,线路很多,覆盖比较广,而且服务也不错。”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