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刘女士称,平时她就有通过扫描二维码参加优惠的习惯,前阵子正好是“双节”,那几天需要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因此,她扫描二维码的次数比以往也更加频繁。一天,她在自家楼道电梯里看到一则团购元宵食品的广告,广告标明只要扫描广告中的二维码,就可参加七折团购元宵食品的活动。看到折扣如此诱人,她立即用手机扫描了该广告中的二维码。
但没有想到的是,扫描该二维码后仅仅过了几秒钟,她的手机就死机了,当重新开机时,她就收到了运营商发出的话费余额不足的提示短信,这使她感到纳闷,因为她这几天才刚交过话费。她查询话费才知道,扫描二维码之后,她的话费被无故扣除了100元。事后,一位专业人士告诉她,话费被无故扣除是由于她扫的二维码含有手机病毒所致。
恶意二维码真不少
据了解,很多商家将促销打折等信息制作成二维码,方便消费者利用手机扫描后浏览,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二维码生成和发布简单,将一些手机吸费软件链接输入其中,使得一些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的人中招。据悉,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2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二维码大热的背后暗藏安全风险。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监 测,腾讯手机管家从2012年7月为灵动快拍提供二维码安全检测以来,7月-12月共为灵动快拍检测网址达956万条以上,拦截恶意网址达20.6万条。
对此,天津市一位品牌手机维修部技 术人员告诉记者,二维码本身是一串网址,不会携带病毒,但其会导致手机链接含有病毒的网址或者带病毒插件的网址,手机连接该类网址后就会染毒。一般情况下,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是二维码病毒的主要来源。因此,手机 用户最好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对于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等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最好敬而远之。
生成发布毫无限制
手机软件专家叶工告诉记者,二维码其实就是一串网址,生成发布都很简单。要制作恶意二维码,只需下载一个二维码生成软件,并把有毒软件的链接或恶意网站的链接放在生成平台里,然后生成二维码图片,并放在促销打折等信息的广告中发布在网上。一些智能手机用户一旦扫描这些恶意二维码,手机就会自动安装恶意软件或者自动悄悄发送“同意短信”,即可被链接中的病毒软件“吸”掉电话费。
记者在百度网上搜索“生成二维码”,结果出现数十款名为“二维码生成器”的软件。安装软件后,可根据需要加入一些网址或者软件的下载地址,即可生成二维码,再将生成的二维码发布在博客、论坛中。由于目前对二维码的发布没有任何限制,二维码生成器又随时可从网上下载使用,给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带来可乘之机。
律师建议加强监管
某律师事务所贾律师表示,恶意二维码发布者利用二维码故意对消费者设置圈套,导致消费者的财产权益遭受侵害,这种行为已经对消费者构成侵权。贾律师建议,应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对二维码的发布进行规范,并将二维码的发布权与企业的资质挂钩。企业若通过发布二维码的方式宣传商品或打折促销,应该采取备案登记制,这样不但会对一些不法商家产生威慑力,而且能有效防范一些商家滥用二维码发布权。
同时,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扫码之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或正规的杂志、报纸等载体,尤其是针对一些打折促销的广告宣传和游戏软件下载,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能力。此外,专家还提醒用户可选择如快拍二维码、360安全卫士等加入了监测功能的专业扫码工具进行二维码扫描。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下一篇:男子担心被单位辞退让妻子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