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省统计局昨日发布我省收入分配问题的相关材料。文中指出,在收入分配总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仍存在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部门倾斜,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阻碍了全省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对此,统计部门综合分析后开出“良方”。


  【现状】


  收入分配总额年均涨两成


  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省收入分配总额不断扩大。


  2011年,全省初次分配总收入达14904.4亿元,比2005年增加9943.2亿元,按现价计算,2006 ~2011年均增长20.1%。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收入税、社会保险缴款、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等形式的经常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总额16408亿元,比2005年增加11019.9亿元,年均增长20.4%。


  收入分配总额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各部门收入协同增长。收入分配总额不断增长,居民收入也水涨船高。 2006~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5.4%。除了经济增长因素外,政策补贴、社保等也让居民收入增加。


  【对症下药】


    【问题一】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


  随着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及各项增资政策的逐步落实,我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由2005年的15334元提高到2011年的40640元,年均增长17.6%。


  虽然工资见涨,但仍低于同期GDP现价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同样跑不赢GDP。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至45.3%,其间,虽略有回升,2011年依然只有48.6%,远低于发达国家54%~65%的水平。从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看,2005年其比重为52.5%,受2009年金融危机,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因素影响,这一比重略有回升,但其后两年连续下降,2011年只有52.2%,比2005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对策】扩大就业降低税负


  鼓励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政府可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企业降低税率,或对企业员工增加收入的部分可在所得税内予以抵扣,让企业有能力在初次分配中扩大员工收入。


  【问题二】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2011年,全省初次分配总收入中,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分别占10.5%、31.6%和57.9%;在可支配总收入中,分别占19.5%、25.7%和54.8%。与2005年相比,初次分配总收入中,政府部门收入所占比重提高了4.7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提高了2.6个百分点,住户部门下降7.3个百分点;可支配总收入中,政府部门收入所占比重提高了6.9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持平,住户部门下降6.9个百分点。


  【对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省级调控能力,调节市县财力差距,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坚持财力向基层、向民生、向困难群体倾斜,将民生福利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列为刚性约束。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