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小平同志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2009年7月,在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之际,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列为重点区域,掀开了皖南乃至安徽旅游发展新篇章。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这是示范区的形象定位。加速“国际化”,这是皖南文化旅游业新的担当。作为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龙头板块,示范区如何做好转型升级文章,打造更富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旅游精品体系?
精品景区——
从“一支舞”到“一台戏”
2012年接待入境游客160万人次、旅游创汇4.8亿美元,两项指标比5年前增长2倍多。人们欣喜地看到,徽之黄山正在成为世界的黄山。另一方面,入境游客占游客总量的比例还不高(仅4.4%),这让大家切实感到“国际化”时不我待。
成为世界旅游胜地,旅游精品是重要支撑。
放眼大皖南,以黄山与徽文化、九华山与佛教文化、天柱山与黄梅戏文化、敬亭山与文房四宝文化等为代表,山岳风光与历史人文交织,资源禀赋独特;走进芜湖、铜陵和马鞍山,旅游和城市融为一体,形成了“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格局。
在示范区精品打造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慧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跑与不跑”。芜湖、铜陵和马鞍山等工业城市可以大做“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节外生枝”等文章,“研发”、建设、运营类似方特的新兴王牌项目时,“跑”得越快越好;而拥有绝佳生态和深厚文化遗存的地方,慢跑、不跑即为跑,保护好原生态、原真性,就是最大的看点和卖点。他举例说,因为精心呵护,每年有超过170种近10万只候鸟到池州升金湖越冬栖息,使未来发展鸟类科普游、生态科考游成为可能。
目前,来皖南的外国游客中,东南亚游客占约70%。如何吸引更多欧美游客?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给出“药方”——深度文化游。 “欧美游客对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有很高要求,形式丰富、且有活态载体的徽文化产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
从单纯山岳观光“一支舞”到多业态交融的“一台戏”。近两年,示范区内各市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步伐。池州开发的长江游轮游、芜湖方特引领的主题公园游、马鞍山和铜陵加快发展的民俗体验游、宣城和安庆力推的非遗技艺游、黄山积极尝试的中法乡村旅游合作项目等,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新亮点。 “作为国际示范区,我们还要紧盯国际市场,适时发展科考、探险、体育等专项旅游。 ”池州市旅委主任章健说。
精品线路——
把名贵“珍珠”串成品牌“项链”
如果说景色秀美、人文厚重的景区是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那么设计合理、整合科学、适合市场的精品线路,则是串起珍珠的“项链”。
“皖南示范区有名贵‘珍珠’,但一直没有串成品牌‘项链’。连不成线,就无法让游客多停留、多消费。”安徽环球国旅总经理徐华玉分析,“从市场角度看,名贵‘珍珠’多为山岳景区,存在类型趋同质化的问题。不过,随着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铜陵‘青铜帝国’铜文化博览园、芜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成运营,名贵‘珍珠’之间可以更好地互补、差异化发展。 ”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