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130余家印刷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托起阜阳印刷文化产业的宏大梦想。 然后,散小乱、档次低、后劲不足、“单打独斗”的局面,也让阜阳的印刷业一直表现不佳,2/3的市场份额在眼皮底下流失也一度饱受诟病。 在印刷业浸淫多年的老印刷人在文化自觉推动下,燃起了文化自信的梦想:产业集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让阜阳印刷文化产业实现美丽“蜕变”。


  传统的格局


  对阜阳印刷产业稍有了解的人,总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几家印刷企业的名称。从超市的购物小票上,我们能看到税票印刷龙头企业金辉印务的身影;从家喻户晓的种子酒包装盒上,我们也能找到资深大佬本色印刷的痕迹;阜城阜信商业街两旁,栉比鳞次的商务印刷小店门前也时常车水马龙。 在传统印刷企业延续昔日辉煌稳步前行时,以宏洋印务、大群包装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也频繁出现在相关部门的报告和主政者的视线中。


  阜阳市印刷文化产业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阜阳现有印刷企业130家,2011年产值为10亿元,比2010年产值增长25%。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被誉为百亿粮仓、白酒之乡的阜阳,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酒类印刷包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粗略估计,阜阳及其周边市场年需求份额可达30亿元,仅安徽金种子集团的印刷包装业务就超过一个亿。但阜阳印刷市场2/3的份额流失。


  其中,一部分被外地企业在阜开设分厂抢走,一部分被外地企业异地加工。 企业分布散乱、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等,被业内认为是本地印刷产业未能做大的主要原因。如何摆脱“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让本地印刷企业分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各方关切的焦点,刷新印刷产业的传统格局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