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十余所学校、413份调查问卷、170道测试题、50多页手写日记……去年5月份至今,合肥的唐肖潇同学用这些数字记录下一年半来的点点滴滴。作为安徽首位获全国第12届“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的高三学生,这个倔强的姑娘却放弃了多数同学眼中的“香饽饽”——名校保送,执意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
出发 医院看望老人产生选题灵感
11月20日,站在全国第12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时,正在合肥六中读高三的唐肖潇捧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科技竞赛的她,却成为了安徽省获得这个奖项的第一人。
昨天下午,记者在合肥六中科技馆四楼见到正忙着网上高考报名的唐肖潇,眼前这个说话温柔腼腆的小女孩,很难和那个曾艰辛跑遍一所所学校甚至在大街上拉人做问卷的“强悍”形象联系起来。
“去年五一,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虽然对外界情况一概不知,当她女儿唱完《夜上海》的前半段后,老人竟自顾自地接着唱完了后半段,这让病房里所有人都惊呆了。”谈起之所以萌生研究音乐与年龄的想法,唐肖潇笑着说道,这次“巧遇”点亮了她的灵感。“当时就觉得音乐对人的影响很不可思议,于是就跟指导老师商量着定了这个研究选题。”
研究 从幼儿到老人,从城市到乡村
然而,从未做过研究的唐肖潇,却没料到之后要面临的将是一段异常艰辛的历程,“光是从定选题到找专家论证可行性,再到调查问题的收集、预测试,就花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联系学校做调查问卷。”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