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阅读课需要很多学生喜欢阅读的书,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需要很多书,但新成立的荟萃中学藏书却很有限,为了尽快缓解这一矛盾,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每人自愿捐出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的建议,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

 

  校长助理说,学校不要求学生去购买新图书捐献,而是把自己平时购买已经阅读过的图书捐出一本,这本图书对捐献的学生来说已经看过,但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新书”,把自己阅读过的书捐出来给他人看,也是在更好地发挥这本图书的价值。

 

  记者在荟萃中学学生阅览大厅里看到,书架上陈列的一排排图书,新旧不一,精装本普装本混杂,但老师说,虽然外观看上去不够整齐美观,但这些书大部分是由学生们自愿捐出的,很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口味。

 

  阅读会对学生的成长 产生重大的影响

 

  采访中,李万道校长说,作为一名老教师,在他看来阅读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他认为,阅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阅读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其次,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那些书中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会对学生的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其三,读书可以给学生提供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孩子们的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读课外书还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大量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阅读还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他说,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