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高高兴兴去KTV唱歌,却因自带的饮料零食被强制寄存而窝火。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自己前往KTV唱歌时遭遇“霸王条款”。记者调查发现,我市KTV商家对于消费者能否自带酒水零食有着不同规定。对此,12315工作人员表示,KTV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是否合理目前仍存在争议,但商家必须提前明示,保证消费者知情权。

 

  消费者遭遇饮料零食“被寄存”

 

  “去KTV唱歌时带了点酒水饮料,没想到被商家强制寄存在柜台,这不摆明了是霸王条款吗?”昨日,读者孟女士拨打党报热线,反映其前两天在商业街一家KTV唱歌时遭遇的情况。

 

  据孟女士讲述,12月2日晚,她和几位朋友持团购券来到商业街一家名为欢乐迪音乐氧吧的KTV唱歌。此前,几人在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一些饮料、零食等拎在手上。让孟女士意外的是,KTV工作人员拦下她,要求必须把饮料、零食等寄存在柜台。“他说如果有需要可以在KTV内部超市购买,但大家都知道,那里的东西比外面要贵好几倍,这就是变相强制消费者在里面花钱。”说起当天零食饮料“被寄存”的遭遇,孟女士颇为气愤。

 

  昨天下午,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打了欢乐迪音乐氧吧KTV电话。对于记者提出能否自带酒水饮料的问题,接电话的女性工作人员态度坚决地表示:“我们这里不允许自带。”

 

  能否自带酒水各商家态度不一

 

  记者采访中发现,孟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一位朱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把零食放在包中带进了KTV,结果是KTV工作人员直接进来把桌子上的零食“没收”了,说要等客人离开时再归还。

 

  谢绝自带酒水零食是否成了KTV“潜规则”?记者暗访我市多家KTV发现,各商家对此反应不一。城市花园KTV工作人员表示:“我们KTV对此没有规定,消费者可以自带。”糖果KTV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不能带酒水饮料,“但零食的话你可以少带一点进来。”巴比伦工作人员则称“酒水零食等一律不允许自带”。

 

  对于KTV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行为,一些市民表示,其实质是在逼迫消费者购买KTV的高价商品。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普通的酒水零食等进了KTV的小超市后立即“身价倍增”,以超市2元钱一瓶的某品牌啤酒为例,在KTV要卖到10元钱左右,一包十几块钱的牛肉干在KTV要涨到三四十元钱。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