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前日,西交民巷,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门口,老人们正在排队进行遗嘱登记。针对有媒体称中华遗嘱库远期将试行收费,陈凯表示,作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公益项目,对于遗嘱的登记、保存将会长期免费。

前日,西交民巷,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门口,老人们正在排队进行遗嘱登记。
中华遗嘱库登记预约已排至11月中旬,年内有望从北京推广至上海广东
“办完这件事,往后的日子才踏实。”前日,位于北京西交民巷的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门口,78岁的王敏(化名)拄着拐杖,独自来预约。她正式办理遗嘱登记的日期已经排到了11月14日。 自开始免费接受老人遗嘱登记仅10个工作日,已有1000多名老人前往中华遗嘱库办理了登记遗嘱的预约手续。面对“供不应求”的场面,北京民政部门已协调派出志愿者“增援”。
今年内,中华遗嘱库还将在京新设立3至4个登记点,并向上海、广东推广。
多数老人立遗嘱“回避”子女
“好久没坐过公交车了。”北京西交民巷,78岁的王敏拄着拐杖,迎着午后的阳光,步伐缓慢地走到中华遗嘱库第一登记中心门口,加入等候的队列。十多位等待办理遗嘱登记预约手续的老人排着队,队伍一直蜿蜒到了街面上。
自3月22日开始办理遗嘱登记至昨日,中华遗嘱库“门庭若市”,已为130多人办理了遗嘱登记。由于接待能力有限,目前只能先接受预约。还有多名来到现场的老人反映,热线“热”得打不进来。
中华遗嘱库负责人、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理事长陈凯称,为了提高遗嘱库的接待能力,民政部门已经派来了志愿者“增援”,专门接听热线。近期计划再增加几个办理窗口,解决排队问题,“可以5月之后再来办理预约,到时接待能力增强,预约排期可能会比现在更靠前。”
像每名办完预约手续的老人一样,王敏也领到了一张通知单和遗嘱范本。老人可以按范本的格式写好遗嘱,再按照预约的日期前往登记,将内容录入到遗嘱库内。王敏早就想好了遗嘱内容,北京一处房产留给女儿,山东一处房产留给儿子。
“我活了这辈子,最后一件事一定要办好。”王敏说,她特意选了个儿女都不在家的日子前来预约。工作人员也发现,大多数老人是独自或老两口结伴前来登记遗嘱,表示立遗嘱不希望子女提前知道。有的甚至是瞒着孩子“偷偷摸摸”来的。
不少老人在遗嘱中提出,希望根据赡养程度的多少或其他因素分配财产,而不是平均分配。因此,老人们不希望孩子过早获知遗嘱的内容,免得影响彼此和睦,滋生家庭矛盾。“人老了,特别怕家庭关系不好。”75岁的钱大爷说,他的哥哥生前就是怕子女闹矛盾,一直没有立过遗嘱,结果去世后4个孩子还是闹上了法庭。
为了确保遗嘱体现老人的独立意志,中华遗嘱库规定,即使子女陪同前往,老人办理登记时也必须在专设的房间内独立完成且全程录像,子女不允许在场。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