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观点
上海市律协法律援助委员会主任、老年维权资深律师李东方告诉记者,经常有找老伴被骗的老年人来找他哭诉,其中婚介所安排“婚托”行骗的情况最为普遍。不少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为了找老伴到婚介所一掏就是几百几千元,如果上当受骗,被骗走几万元的也很多。
李东方说,老年人鉴别能力低防范意识薄弱,也很难分辨婚介的承诺和服务,鱼龙混杂的婚介并非老人的最好选择。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为有找老伴心愿的老人提供老年活动场所,方便他们交流交往。
记者调查
接电话女子否认是当事人
在与沈玉妹失去联系后,周老伯多次用自己的电话呼叫沈玉妹,对方要么不接,要么换成一个男的接电话,称他“打错了”。 “我只有她的手机号码,连她是不是真的叫沈玉妹都不知道。 ”意识到上当后,周老伯非常自责,甚至整夜睡不着觉。
2月19日下午,记者用录音电话拨通了“沈玉妹”的手机号。接听女子在听到记者找沈玉妹后,便称“你打错了”,随后便挂断电话。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其手机仍处于接通状态,此后近6分钟,该女子无意中将自己的现场对话作了电话直播。
在这段直播中,背景声音是电视台的股市节目,正播报当天的股评。该女子则和身边另一男子断断续续谈论着家常。对于记者寻找沈玉妹的来电,该女子对自己的应对很满意,对旁边男子称,“还想套我的话呢”。此后,两人的对话中又出现:“现在理财产品不灵咧”、“礼拜四约好搓麻将”、“礼拜五吃饭”等字眼。
良缘婚介所曾被要求整改
因为找不到沈玉妹,被骗走1万多元的周老伯来到南翔住所附近报警,民警让周老伯提供沈玉妹的身份信息。然而,周老伯联系良缘婚介的程老师,索要沈玉妹的身份证复印件时,却遭多番推脱。2月19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程老师时,她却表示没收过周老伯的钱,也没给他介绍过对象。
记者来到天目西路290号18楼B座的良缘婚介所。该婚介所不仅在大楼铭牌上没有名称,连办公室外也未悬挂任何标志。透过锁上的玻璃门,记者看到3间房内只有简单的桌椅沙发,陈设简单。楼下保安说,该婚介所是去年搬到该大楼,工作人员出入时间不定。
记者从闸北区民政局获悉,对这家良缘婚介所的投诉很多。去年9月,该局曾上门发放通知督促其整改。记者联系良缘婚介所的登记法人徐锦屏后,她表示自己只是挂名,对婚介所的情况一无所知,实际经营人是朋友的朋友丁慧芳。
针对周老伯的投诉,闸北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昨天到天目西路290号良缘婚介所进行调查,并约谈了法人徐锦屏和实际经营人丁慧芳。闸北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会继续上门调查。
安康通多次接到类似投诉
安康通助老服务员曹军透露,近期曾接到过多起老年人找老伴被骗的投诉。 “一些‘婚托’往往用租来的房子冒充自己的家,以骗取老人的信任,就算老人找到该住所,也找不到骗子。 ”曹军说,曾有一个大学退休教授,丧偶两年后到婚介所登记征婚,认识了一个自称也是独身的女子。女子用花言巧语骗取了老教授的信任后,开始伸手要钱,“一会儿说装修房子,一会儿说去香港买钻戒,半年多共拿走106800元,且一定要现金。 ”老人觉得都快结婚了,就没好意思让她写借条。由于借钱太频繁,老教授终于起了疑心。悄悄一查才知道该孤老女子真实年龄只有50多岁,房子也是租的。更离谱的是,她口中的“侄女”竟是她的亲生女儿。老教授急火攻心,当即中风,住了十几天医院才缓了过来。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