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文在检查雷达设备参数。


  新安热线摘 隆冬时节,广袤西北大漠,滚过阵阵“惊雷”。参加对抗演练的红蓝战机挟雷裹电,穿越电磁迷雾,亮翼长空展开激烈搏杀……


  当万米云端上的角逐,通过空战“电子判官”进行实时评估时,观摩的权威专家拍案叫好。他们称:此举创造性地实现了飞机武器平台与指挥体系无缝交链,有效提升航空兵体系对抗信息化水平!


  而实现这一创举的,正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研究室主任、航空电子领域技术专家陈淑文带领团队,历经5年研制的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


  为打造战鹰信息化翅膀,陈淑文瞄准未来空战,潜心军机航电系统研究,主持参与21项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有人说,陈淑文这些沉甸甸的成果熔铸的,将是一把威震长空的无影利剑,犀利的锋芒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折射出他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使命之光。


  忠诚之志为战鹰护航


  今冬,刚过不惑之年的陈淑文,走出在北京的实验室,搭上西去的列车,再一次走进大漠戈壁。十多年来,他步履匆匆,跋涉于“实验室”通往“战场”的路上。


  那一年,某机场一架战机在返场着陆时,因接地速度过大造成重大事故。调查组调阅该机以往架次飞参数据时,发现同类问题并不少见。


  “当初若具备飞行安全实时监控手段,这样的惨剧就可以避免!”此事深深地刺痛了陈淑文。经调研分析,在世界飞行史上,所发生70%—80%的飞行事故,都与偶然的人为因素相关。


  “一定要研制出飞行实时监控系统,用科技手段为战鹰安全护航!”信念让一颗年轻的心异常勇敢。


  但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涉及的技术体制、网络规划、组网协议、传输速率,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依据战机现有信息条件,要实现实时监控谈何容易?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08年3月,当某型战机新型信息系统建成后,陈淑文迎来了这一天。他和团队申报的军机飞行实时监控能力建设课题,很快被总部以重点项目批准立项。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上高原、走戈壁,采集数据,集智攻关……


  当项目进入收关阶段,陈淑文却给课题组出了个大难题。他要在立项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空战对抗实时评估功能,一举突破航空兵对抗训练评估“瓶颈”。


  一石激起千层浪。数百条评估判据怎么定?几千个系统信息要素怎么传、怎么改并保证战机航电系统稳定性,风险之大不言而喻。好心人说该技术短期内实现不了,劝他别去冒这个险!但陈淑文坚信:“只要我们求实创新、奋力拼搏,就没有攻不下的科学堡垒!”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