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月球车行走时,月壤细粒也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便很难清除。同时,月尘还可能引起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峰教授,曾参与月球车的前期论证以及地面验证试验的研究工作。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中华月球车来说,“过夜唤醒”是个难题,不仅要经受电池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经受零下160-180摄氏度低温的考验。


  中科院院士叶叔华也认为,在月球生存的难度不亚于登上月球,因为月球的夜晚温度低、时间长,可谓“长夜难熬”。


  登月稳扎稳打


  1970年11月17日,苏联“月球17号”探测器登陆月球,释放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月球车。随后,美国的“阿波罗15号”飞船将人类第一辆有人驾驶月球车送上月面。1959-1976年期间,苏联和美国分别成功发射25颗和24颗无人月球探测器,人类月球探测也随之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1986年7月20日,经历了10年低潮期后,美国宣布重返月球,苏联、欧洲、日本等都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纷纷提出了发展计划。1998年1月6日,随着美国“月球勘探者”的顺利升空,空间探测活动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


  归纳起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分为探月、登月和驻月三大步,即“探、登、驻”。目前,中国正处在第一阶段,即以“探”为主方向,并按照“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取样返回”分三小步稳步推进。


  据悉,我国正在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已有专家建议我国在2025年或2030年进行载人登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室主任贾阳指出,中国目前在探月“三步走战略”中所使用的技术将来也可用于载人登月的相关领域。


  链接:绕、落、回3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任务,预计2013年下半年我国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任务。“绕”,即实施对卫星绕月轨道的控制实验并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落”,即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并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一步“回”,则是在完成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后,将在月球上采集的实物样品带回地球。


  目前,“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相继完成了对月球的环月飞行,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表面无人自动巡视、首次实现(探测器)月夜生存、首次建立覆盖火星探测范围的测控通信网、首次自主开展月面就位科学探测。


  这一任务的完成,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