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教改实验班创建之初,不仅没有相关的师资和教材,甚至连“准生证”也没有拿到。然而,改革方向一旦认定,大学党委就义无反顾地全力推进。
与宋鸿涌一样,这些教改实验班培养的学员一出炉,就成为抢手人才,被各级亲切地称之为“种子部队”,得到总部和空军的高度认可。前年,依托教改实验班积累的经验成果,空军还在该校举办了首批某型机飞行员短训班。去年的编制调整中,学校的某型机应用工程系应运而生,正式成为我军培养某型机作战人才“摇篮”。
紧随教改班之后,大学培养空军转型急需人才的众多措施也陆续出台——
去年初夏,秦岭脚下擂响战鼓。信息与导航学院牵头组织跨军种、跨院校、跨专业的“联训联演”,探索实战化、开放性、融合式联合育人新机制,走开了课堂与战场对接、院校与部队双赢的路子;
岁末年初,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有关领导专程前往某试验训练基地,商谈合作培养人才事宜。如今,这个成立才半年的新学院,已形成一套完备的装备论证、装备经济、装备实验验证等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空军工程大学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空军战略转型需要的新型人才。近年来,全校学员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获国内奖项1300余项、国际奖项29项,大学去年还成功申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和大学生创新计划。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