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当时吞吐能力最强的安-22在行动中曾经出现“意外”。苏联第8、81运输航空兵团共出动4架安-22,完成18次飞行,运送455吨物资装备,其中包括37辆BMP-1战车。12月12日,第81运航团的加里宁少校驾驶一架舷号为“苏联-08839”的安-22降落在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后,他在转弯时飞机滑出跑道,陷入草坪中。事故原因是安-22转弯半径要求在30米以上,而跑道宽度勉强达到34米,驾驶员稍有不慎就将飞机开出跑道。由于埃塞首都机场设施简陋,所有工具都不能将安-22这个庞然大物拖回正轨,致使机场关闭两个昼夜,最终驻埃苏联军事总顾问彼得罗夫大将在请示莫斯科后,决定销毁这架安-22,为后续空运腾出场地。不过,该机的航空装备机械师巴拉诺夫不忍看着心爱的飞机就此“牺牲”,他最终劝说彼得罗夫采取“变通方式”,先拆除起落架上的所有立柱,然后在轮胎下面铺设多层垫板,最终用两辆坦克将安-22拖出草坪。此时距离执行销毁飞机任务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两个小时。随后,所有安-22退出空运行动,改用操作性更强的伊尔-76。


  一场面向西方的“表演”


  经过苏联慷慨“输血”,埃塞军队的战斗力飞速提升,到1978年初,为门格斯图作战的古巴官兵就超过千人。除了苏联和古巴援军,埃塞境内还出现来自南也门的“志愿军”,总兵力2000人。此外,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朝鲜等国都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


  1978年1月,在苏联强大空运能力的支持下,埃塞军开始在欧加登转入反攻,一浪高过一浪的空袭行动让索军阵线濒临崩溃,呆在摩加迪沙的巴雷总统坐不住了,他请求伊斯兰盟国“拉兄弟一把”。埃及总统萨达特一度公开宣布向索马里提供全面军事帮助,包括直接派空军参战,可是最终却什么也没做,原因在于苏联通过外交与其他手段警告说,克里姆林宫的忍耐并非没有极限。3月3日,苏联运输机群全部投入空投埃塞伞兵的行动,困守季季加要塞的索军再也顶不住了,许多人落荒而逃。


  1978年3月,绝望中的巴雷总统宣布从欧加登地区撤军,并希望在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内与埃塞方面展开谈判。但这一切太晚了,埃塞政府没有理睬索马里的声明,而是组织埃古联军迅速发起进攻,并挺进350公里。3月16日,欧加登省所有领土全部回到埃塞手中,随后苏联制止了埃塞军队的进一步行动。


  对于这场战争,西方认为,它是苏联使用大型运输机实施的“闪电战表演”,它用大规模战略空运和空地协同作战能力向世界证明,他们有能力在欧洲平原上彻底打垮北约常规力量。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