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埃索战争期间降落在埃塞俄比亚机场的苏联运输机安-12。


    新安热线摘 大型运输机被誉为“空中桥梁”,是一国打造战略空军,增强空军战力必不可少的高技术装备。冷战期间,美苏在世界各地制造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非欧加登战争中,苏联依托大型运输机实施战略空运,搭建了一座跨越三洲的“空中桥梁”,这一战例至今仍被军事家们津津乐道。


  发生在“非洲之角”的混战


  上世纪7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早已不是过去两度战胜意大利殖民者的“非洲雄狮”,1977年门格斯图上校上台时,内有两个省的叛乱,外有索马里独裁者西亚德巴雷对欧加登高原的入侵。当年9月,索马里军队拿下连接欧加登与埃塞腹地的重镇季季加。至此,埃塞欧加登省90%的土地被索军占领。


  这时,巴雷开始寻求签署一个和平条约。他亲赴莫斯科,希望自己所投靠的苏联在索埃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希望获取更多武器,但没想到克里姆林宫迎面泼来一盆冷水。在苏联人看来,非洲历史上唯一始终保持独立的埃塞俄比亚比索马里更具地缘政治价值,况且亲美的埃塞国王塞拉西已被推翻,新上台的军人集团有完全倒向苏联的可能。


  碰了一鼻子灰的巴雷总统归国途中故意在开罗停留,见了前一年同苏联反目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巴雷通过埃及人向美国示好。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尚未决定如何对待死敌苏联的前盟友时,沙特阿拉伯、伊朗等美国小伙伴已传出消息,称在美国默许下,它们准备向索马里提供军事援助。被巴雷“叛变行为”激怒的苏联遂集合东欧、古巴对索马里进行严厉谴责,并决定派遣苏联军人在埃塞境内组建“国外部队集群”。


  尽管苏联偏向埃塞俄比亚的态度明显,巴雷仍不肯舍弃已有的战果。11月初,他再赴苏联,希望至少能让苏联保持中立,但结果是再次受辱。一怒之下,如同埃及总统萨达特所做的那样,巴雷宣布中断与苏联及华约国家的外交关系,责令所有驻索苏联专家以及古巴顾问离境。而在苏索反目之际,埃塞领导人门格斯图成为莫斯科的贵宾,他不仅收获各种先进武器,还得到苏联和古巴的双重承诺,即两国派遣规模更大的志愿军“保卫埃塞俄比亚革命”。为确保打赢,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挑选了一批参加过1975年安哥拉内战的精兵悍将。


  贯通三个大洲的“桥梁”


  再厉害的军队,如果不能及时运到前线也是白搭,这时候苏联刚研制出来的安-22、伊尔-76等大飞机发挥了作用。


  从1977年11月25日开始,苏联运输航空兵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架起一座无与伦比的“空中之桥”。一条路线从乌克兰出发,另一条从中亚的塔什干出发,交汇于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接着,飞机满载军火和军事顾问起飞,先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沿着波斯湾进入南也门首都亚丁,加满油后直飞亚的斯亚贝巴。不过,“空中之桥”远不止这点路程,苏联运输机一直向非洲大陆深处延伸而去,直到另一个“热点”安哥拉,从那里把使用苏联武器的古巴革命军连人带装备运到埃塞俄比亚。


  最先运到的是BM-21火箭炮,以帮助埃塞人在雨季到来前打退敌人的进攻。接下来的两周,苏联人让西方观察家们惊呆了每隔20分钟,即有一架运输机抵达亚的斯亚贝巴。根据古巴学者提供的资料,至少225架苏联军用运输机参与此次行动,包括安-12、安-22和伊尔-76,它们在4个月里向埃塞俄比亚运送600辆T-55、T-62和PT-76坦克,300辆BMP-1履带式战车、BTR-60和BRDM-2轮式装甲车,近400门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外加百余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均以散件方式运输,然后就地组装),总价值将近10亿卢布。为保障密集的“空中交通网”,苏联还专门发射了一颗“宇宙-964”军用卫星。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