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商业发射有着较长合作历史。客观说,美国是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初期的主要合作伙伴。1988年12月、1989年1月,中美两国政府先后签署《关于卫星技术安全的协议备忘录》等协议,两国政府还就商业发射服务建立了年度磋商机制,为长征火箭发射美制卫星奠定了基础。按照技术安全协议规定,卫星制造商向中国提供的数据信息都须事先经美国政府批准,所有卫星、火箭技术协调会由美国政府官员在场监督,卫星运抵中国实行免检,并且24小时处于美方保安人员的监控之下。上世纪90年代,中美卫星商业发射有过十余年的合作历史。在双方进行的20次发射合作中,共发射26颗美制卫星。1999年6月12日,中国长征二号丙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第6次发射美国的铱星。这是中国至今为止最近一次与美国的卫星运营商、制造商合作,为美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副总裁付志恒参与过上世纪90年代的中美航天商业合作。付志恒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中美有过顺利的航天商业合作,中国火箭与美国的主要卫星制造商都有过合作,其中铱星系统发射是最具典型事例之一。当时美国公司通盘考虑之后,选择中国的长征火箭与美俄火箭一道参加首个低轨道卫星组网发射,结果证明非常成功。中国6次铱星发射都非常顺利,特别是第6次发射,为铱星网的组建并投入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美国电视直播公司艾克斯达在起步阶段就是靠中国火箭为其发射卫星的。付志恒说:那个阶段的合作,让项目的中方与美方人员都建立了很深的私人友谊。但1998年10月以来,美国从法律层面不断收紧中美航天商务合作政策。
美国国防部相关技术官员曾向中方人员表示,按照美方多年实践,在卫星发射领域的技术安全没有问题。但为什么纯属商业行为的中美卫星合作长期成为一个政治话题?《华盛顿邮报》评论说,美中两国在太空中的关系好比一个依然占主导地位的超级大国,正面对着一个新兴且信心满满的对手。2011年11月,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微博)对接成功后几个小时,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几名议员抨击白宫及美国宇航局与中国合作,称技术转让增强了中国的航天和导弹能力。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监督与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达纳罗拉巴克警告说,美国在技术上与中国合作不仅天真,而且危险。共和党议员沃尔夫表示,随着中国航天计划突飞猛进,美国太空优势锐减。在沃尔夫主导下,美国2011年立法禁止美国宇航局、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使用政府资金与中国在空间及科技领域合作,也不允许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导致两国航天领域的交流中断。当年5月16日,当美国奋进号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中国记者却被挡在发射场门外。从实际意义上说,所谓的中美商业发射竞争也是不存在的。付志恒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主力运载火箭主要是承担政府和军方的项目,根本没精力顾及商业发射。
美专家称《考克斯报告》就像吸血鬼
美国长期打压没能抑制,反而激发了中国航天业的发展。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中国长征火箭都实施了19次发射,发射次数超过美国,排在俄罗斯之后。中国长征火箭、东方红卫星已成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高科技品牌。与美方对同中国的空间合作充满疑虑不同,中方一直在呼吁两国以及世界展开太空合作。美国太空新闻网称,欧洲和俄罗斯已将中国视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如神舟八号携带中德两国航天部门载有鱼、植物、细菌乃至人类癌细胞的实验箱升空。
相反,美国的卫星出口政策已严重伤害到美国卫星工业的利益。美国华盛顿大学航天政策研究所专家阿兰内克鲁利科夫斯基曾表示,太空探索中的国际合作已成潮流,国会的此类禁令显然不合时宜,即使在冷战时期,美苏还实施了联盟-阿波罗计划,两国的联盟号与阿波罗号飞船在轨道上对接,冷战后,美俄在建设国际空间站方面也有广泛合作。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去年12月20日和21日分别通过《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12月21日,美国著名航天政策专家琼约翰逊弗里泽在美国国防在线网发表题为卫星出口的太空并未塌下来:反华妄想狂幽灵一去不返的文章,称美国卫星出口改革的僵局与一个恶魔有关,那就是1999年出台的就像吸血鬼一样的《考克斯报告》。该报告是反华和反对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党派斗争的产物,它已成为一个都市怪谈:疑神疑鬼的分析得出近乎歇斯底里的结论,所谓以国家安全为由最后使美国至关重要的宇航工业遭受更多损失,这对美国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好处。文章认为,被各种规定捆住手脚的美国卫星工业反而催生出一个伴随美国市场份额缩减而繁荣起来的全球产业,但对美国试图限制的国家中国,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导致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意图未达目的。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