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闻创新不止步,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大家的印象中,一提到“新闻联播”就感觉是千人一面的时政报道,其实任何时政议题,都能在发展与民生的坐标系中找到它的落点,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推进时政报道的民生化。要创新报道语态、使新闻生动鲜活接地气。要创新电视拍摄和传输手段,充分运用无人机、5D、云台等先进设备高清拍摄,灵活设置人物活动虚拟场景,增加报道的灵动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镜头见证发展 笔尖记录时代

  安徽日报 吴文兵

  作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年轻摄影记者,我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切实履行好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以镜头见证安徽发展,用笔尖记录伟大时代。

  新闻图片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在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更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范式。在全省人民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每天都涌现出值得报道的新经验、新事迹、先进典型,摄影记者需要的就是找准焦点,用直观的新闻图片记录下全省人民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摄影作品。工作六年来,我足迹遍布全省16个市,记录下《江淮大地密织高铁网》《新农合惠民生》等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画面,为劳动人民加油鼓劲;发掘出“指路爷爷”“最美跪姿战士”等鲜活的典型人物,用生动的画面成风化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党报记者,要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为时代书写,为人民立言。同时,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镜头中就蕴涵多少真情,“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一定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作为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地走基层,彻底地转作风,坚决地改文风,亲临一线,心怀群众,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才可能发现人民群众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用普通人的故事感动更多人。

  今年夏天的抗洪救灾报道中,我始终冲在一线,从7月3日至20日,辗转宣城、芜湖、铜陵、合肥等地拍摄采访,共发回反映党员干部群众、人民子弟兵英勇抢险救援、安置点生活保障有序等新闻图片近20幅。其中11幅获得报社好稿。在南陵县西七圩拍摄的“最美跪姿战士”在报纸发表后,网络上广泛转载,小战士陈剑飞成了抗洪一线的“网红”。从业六年来,我镜头里的主人公都是江淮大地的普通人,但我也相信,一定是那普通背后特有的光亮将我吸引到他们身旁,朴素、平淡背后的真善美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当今时代,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日益多元,要真正在复杂的舆论场中掌握话语权,必须提升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业务能力。作为年轻摄影记者,既要拍摄出适合报纸版面的作品,也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借助声音、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介和手段,做网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报道,传播党的声音,扩大党报影响力,占领舆论制高点。

  讲政治 严要求 真担当

  市场星报 周卫星

  作为一名新闻战线上的党员,我将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深刻领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惜别“战友”

下一篇:没有了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