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黄新德,1947 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当代黄梅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
他说:尝试新角色 感觉充实
虽然已经退休,但一说起黄梅戏,黄新德仍然一身是劲。“艺术家没有年龄(限制)嘛!”他说,像他这样的年龄,很多人都已在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但我仍然退而不休,因为还想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
于是,黄新德开始尝试一些以前没有演过的角色。“比如演了皇帝、演了严凤英的丈夫、演了县官,还演了日本鬼子。”黄新德笑着说,这三年的艺术实践,比过去十年都多,“过去很多没机会演的角色,现在都过了瘾。我算了一下,大概尝试了五六个新的艺术形象,感觉很充实。”
当然,为了这幸福的充实感,黄新德没少付出汗水。“比如拍《贵妇还乡》,运动量很大,舞台节奏也快,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剧中演员大概有18 位,黄新德是年纪最大的。为了演好戏,他承受了相当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家里人都心疼,但我很幸福。”
他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为什么黄新德在退休之后塑造的艺术形象比以前更多呢?“这是因为我现在游走在三种体制中。”黄新德说,他在省艺校待了9 年,随后唱样板戏唱了10 年,然后在省黄梅戏剧院工作了34 年,
“这半个多世纪,我基本上是在一种体制内学习和工作。但退休后,我开始体验‘外面的世界’。”首先,他仍然在省黄梅戏剧院担任艺术总监的职务,仍然参加一些戏,比如《风尘女画家》等;另外,他还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排戏,比如最近演出的《半个月亮》;他还常常去北京,跟吴琼一起搭戏,推出了《严凤英》《贵妇还乡》等新戏。
“这三个地方,是三种不同的黄梅戏体制。”黄新德说,省黄梅戏剧院属于体制内;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则与一家民营文化公司合作排戏,属于合营;而吴琼在北京则采取工作室的模式,完全是私营。“可以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选择面更广,所以尝试的艺术实践也更多了。”黄新德说,经过这几年的尝试,他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布置舞台。一场成功的黄梅戏演出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外面的世界”让黄新德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情。“比如在吴琼那里排戏,灯光、器材……好多东西都要找人租,有时为了器材能进场,都要费好一番功夫去交涉。以前在省剧院,器材都是自己的,哪有这么麻烦?”更让黄新德惊讶的是,吴琼探索的个人工作室模式,人员流动极为频繁。“前一天还在剧组里,第二天就走了,然后又补充了新人。”黄新德说,这在以前根本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完全是市场化的,谁做得好,谁就上。也许你做得不错,但别人比你更好,而我要的就是更好的那个。”
“体制内的(剧场)实力很强,有自己的器材,资金也相对充足,但在人员等方面却显得不够灵活。”但是,黄新德也说,个人工作室的模式也存在困难,“资金不足,剧组很难稳定下来。可能磨合得差不多了,但没法给相应的待遇,人才就流失了。”而在安庆,又是另一种体制,“这是一种国营和民营合作的模式,用的是体制内的队伍,但运作则完全是体制外的。”黄新德说,这样的好处是,在排一部戏的时候,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相较于工作室模式来说,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他问: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三个地方,三种体制,我都体验着,也想着,到底哪种模式,最适合黄梅戏的发展,最能给黄梅戏艺术注入活力呢?”黄新德经常在比较,体制内有体制内的优势,个人有个人的好处,合营也有自己的长处。
“于是我就想,有没有第四条路,能够综合第一种模式的组织体系和充裕资金,并兼容民间资本进入的体制,同时还具备吴琼他们的市场开拓精神呢?”黄新德坦言,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想,只要敢于尝试,一定会找到更合适的路子。”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