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允芝的同事张亚告诉记者,何允芝平易近人,可以说办案是“聊着办”,无数矛盾在“聊天”中烟消云散。
2010年10月,81岁的老人桑某因分承包地与儿子争得面红耳赤,并将儿子告上法庭。为让满目敌意的父子握手言和,立案前,何允芝找到桑某父子进行诉前调解。她不是首先向当事人讲解法律,而是用拉家常的方式调解,耐心地对被告说:“我理解你对你父亲有意见,但不管怎么说,天下父母哪有不疼自己子女的,作为儿子,你有赡养他们的义务……”在做被告的工作时,她劝说原告:“你的儿子现在做得是有点过分,但他以前也很疼你,给你钱,做好吃的送给你……”何允芝数十次来到父子俩的家,通过用亲情唤起法对父子进行耐心说服教育,最终爷俩和好如初。
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办的案件多了,说情的人就多。何允芝说,人情和利益往往连在一起,但只要不贪,就没有什么推不了的人情!她经常对当事人说,在法庭上说服法官吧,这样才能赢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尽管你和当事人讲了不要送礼,但就没人坚持送礼?”面对记者疑问,何允芝告诉记者,遇到这种情况,经领导批准,先将现金或购物卡留下来并上交保管。案件结束后,再将现金或购物卡退还给当事人。
“有没有人将钱送过来,又没法送回去的?”
何允芝告诉记者,还真有过:当时在处理一家医院的一起医疗纠纷,医院院长趁她外甥女上大学的机会送了2000元钱。后来退还时,当事人一直躲着。实在没有办法了,到案件执行阶段,她就从自己工资拿出2000元,作为执行款交给了另一方当事人。
“当时和院长讲可以少交2000元执行款,但院长又送了2000元。”何允芝告诉记者,她就继续把这2000块钱作为执行款给另一方当事人。后来,院长也不再送了。不过,她和院长还成为了好朋友。她的皮肤不好,到医院检查时,院长还经常给她推荐一些药品。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