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讯 4月16日下午3点23分,复旦大学投毒案受害人黄洋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
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一事被曝出后,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黄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研究生,不久前曾在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且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就因为被室友投毒而离开了人世。这位相当优秀的人才就这样离世,我们都觉得悲痛。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上写到“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年轻而优秀的医学硕士黄洋原本可以继续深造,继续他的梦想,用他自己的努力去报答年迈的父母,原本还可以用他的爱心继续他的西部支教路。然而,年轻的生命却因为另一颗年轻黑暗的心,终止于他人生之中最灿烂的时刻。
据悉,警方已经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林某有犯罪嫌疑,案件进一步审理之中。而在事发寝室楼对面楼里,7栋实验室走廊的公告栏醒目的位置上,张贴了一张A4纸,上面写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字样;白纸上方还富有一张关于黄洋时间的媒体报道。
投毒时间发生后,很多网友表示但是寝室内饮水机投毒这一行为就令人惊惧,究竟是有多大的仇恨,使得投毒者的内心燃烧起如此仇恨的火焰,而且这么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有毒化合物伸手可触,岂不是处处充满危机?其实,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曾有一份调查显示,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各种竞争压力更大,如果不能及时关心、疏导排解这些心病,任由恶性生长,就可能出现又一个“马加爵”。
一朵朵生命之花夭折,是扇在教育体制陋脸上的一记记耳光。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之时,是否也想过,在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否像重视他们学习成绩、关注考上什么名校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做他们心灵的“牧羊人”?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是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我们恐怕不能因为高校投毒案的极端性,而忽视了对社会、对教育应有的反思。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