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在河南平顶山收废品二十几年的界首籍人张好生,日前在当地受到关注,原因是,他将夹在收来的旧书中的1000块钱,送还给卖旧书的人。


  “赚钱,咱不能昧良心;在外地,咱也不能丢阜阳的人。”高中毕业后外出收废品的老张有自己的人生哲学。


  “收”金不昧


  11日上午,老家界首邴集乡的张好生,像往常一样,开着三轮车在平顶山郏县走村入户收废品。


  走到该县安良镇高门垌村时,一位老太太搬出一个纸箱子卖给了张好生。下午到家后,张好生在整理废品时,从纸箱子里的一本书中掉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一沓百元大钞。


  老张看到钱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要把钱还给人家。通过梳理回忆,老张想起来这是高门垌村老高的老伴卖给他的。


  二话不说,老张发动了三轮车,跑了十几里路,把钱送给了老高。高老汉接过失而复得的血汗钱,拉住张好生的手连声道谢。


  据高老汉介绍,他和老伴靠喂羊积攒了1000元钱,他把钱夹在一本旧书里。当天上午,老伴把夹钱的书连同家里的旧纸箱一起卖给了一个收破烂的人。临近中午时,高老汉回家拿钱时,才知道老伴把放钱的书卖掉了。老两口四处寻找收破烂者无果,伤心得直掉眼泪。正在这时,张好生找上了门。


  人缘不错


  “这钱不是咱的,咱不能要。”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千里之外的张好生乡音未改,“俺1985年高中毕业就来这里收破烂了,这边好多人都认识俺。”


  “咱老家阜阳,有很多像我一样在外地收废品的,他们也都在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老张说,收废品苦点、累点、脏点,没关系,咱辛劳挣钱,心里踏实。


  “干啥不累呢!”老张说,赚钱不能昧良心。虽然在这里二十几年了,但这十里八村的人,没人说过咱的坏话。


  采访这一事件的《平顶山晚报》郏县记者站记者孙书贤告诉记者,张好生个头不高,但性格开朗,还练得一手好字。 “透过他,我了解了阜阳人的精神风貌。”孙书贤说,他对吃苦耐劳的阜阳人有了新的认识。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