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馒头和面包打擂谁会赢?”“杜甫到底忙不忙?” “有商家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你怎么把这斧头再卖给习近平呢?” “《西游记》里一共有多少个妖怪?”“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有什么区别”……这些五花八门、“雷死人不偿命”的神题,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有网友爆料,现场神题频现,需对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认为萌题看似无厘头,实则考出大智慧,有人则认为考题过于哗众取宠,丧失了考试的严肃性。


  据悉,神题出现频率最高点的是自主招生考试,老师们之所以出这些题目,据说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些考题的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除了增加考生的焦虑外,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有些专家指出,出题者只是用这些题目考量求职者的一些能力,可以考核思维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等,像中国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老办法是没用的,而且这些试题也在国外大学所青睐。


  抛开这些问题不谈,国外之所以青睐这样的考试题目,是因为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于参加大学面试的学生们,这样的试题他们并不陌生。而对于缺乏学生应对面试这种考试形式的中国教育,这样神化面试试题,就很可能让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我国自主招生已经走过10个年头,但对于自主招生,不论是高校还是中学,都有一种走偏的感觉。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的不彻底,只是在原有集中录取的基础上高校的有限自主招生。因此,大家面对自主招生,基本上还是以应试心态来面对。


  我们都知道,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升学考试则还有选拔的功能。为了让考试实现评价、选拔功能,应尽量避免偏题、怪题、难题,否则,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考题的水平不在于“难倒”“考糊”学生,而是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


  要让自主招生改革起到良好的效果,应该让其回归到“常态”学校自主认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才能让考试出题者关注考试评价质量。同样,只有学校面临“被选择”,才会尊重学生的权益。,按照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来设计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和录取环节。让办学回归正常,让考试评价回归正常。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