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车间内空无一人


  新安热线摘  4月8日,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根据安徽德润文化置业有限公司的申请,于4月7日裁定受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破产清算一案”。由于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是名扬国内外的“芜湖铁画”龙头生产企业,因此破产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地处芜湖闹市区九华山路上的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经营部卷帘门上已经贴上了法院封条。记者走到厂门口,一名保安正在阅读关于破产申请的公告。“今天来了法院的人和律师,他们在三楼清算账目,厂里具体什么情况我不清楚。我是保安公司派来的,今天第一天上班。”保安说。


  记者走进工厂办公大楼,整幢楼房显得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些老工人进出。在办公大楼走廊两侧的墙上,悬挂着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名流到厂里视察的照片。


  据了解,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始建于195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于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厂里主要生产的是名扬中外的芜湖铁画以及后来诞生的芜湖金画等手工艺品。1985年,我们厂锻制的铁画产品就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获得的其他奖项有几十个。”该厂副厂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爱平女士看着法院封条,显得有些激动,“我知道有这么一天,但只有破产才能迎来新的机遇。”


  芜湖铁画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涛则认为,芜湖工艺美术厂被申请破产,不代表芜湖铁画走向没落。


  据了解,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受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破产清算一案后,目前正要求债权人申报债权。法院将于7月4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延伸阅读


  60年:从辉煌走向没落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家庭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挂上一幅《奔马》或《迎客松》的芜湖铁画。经过近60年的风风雨雨,芜湖市工艺美术厂作为“芜湖铁画”的龙头企业,从辉煌逐渐走向没落。


  最辉煌时厂里有700人


  昨天中午,记者在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巧遇芜湖铁画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涛先生,他说起芜湖铁画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芜湖铁画是由明末清初铁工汤鹏和画家萧云从共同创造,至今约有三百五十年历史。1956年,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建立。当年5月,老铁匠储炎庆将濒临失传的铁画绝技挖掘了出来,并成立了铁画恢复小组。


  最引人注目的是1959年制作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经典巨作铁画《迎客松》,是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王石岑先生创作,由储炎庆亲率众弟子在合肥模型厂生几台炉火完全手工锻打而成。芜湖著名铁画大师汤传松告诉记者,厂里最辉煌时,有近700人。


  一幅铁画要花半月工资


  家住芜湖的王跃进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芜湖结婚,老同学送的结婚贺礼中就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芜湖铁画。


  王跃进告诉记者,当时结婚,亲朋好友除了包3至5元钱的红包,还流行送芜湖铁画。这幅《奔马》铁画当时要12元,是他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是一份真正的大礼。”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芜湖铁画遭到了市场的冲击。2002年,芜湖市工艺美术厂进行改制。但由于种种原因,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没有重现之前的辉煌,逐渐走向低谷。


  声音


  芜湖铁画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涛:


  芜湖铁画期待美好明天


  本报讯 芜湖铁画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涛认为,目前铁画企业存在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产业发展步履维艰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正确规划、引导扶持,带动铁画行业乃至整个相关配套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