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禽流感病人。


  新安热线摘  从3月20日,我省首例确诊的滁州H7N9患者韩某转至南京救治,到昨日在南京救治已经整整19天了,目前仍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其病情依然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4月7日,江苏省卫生厅和患者所在医院,首次披露了我省滁州患者韩某在南京医院救治的相关细节。


  接诊时,她就重度呼吸衰竭


  3月20日,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到求援电话,说滁州有一名非常危重的肺炎患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凤梅和同事立即开着救护车从医院火速出发。


  “病人的呼吸衰竭非常严重,已经出现休克,呼吸机插管,机械通气了,而且通气级别已经用到最高级别”,郭凤梅介绍,急救车医疗条件有限,现场抢救后,当天下午6点多,急救车载着患者韩某赶到中大医院,因为病情危重,韩某被分配在单间病房,到晚上9:00的时候,人工肺等措施已经全部上了,可是这个病人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


  十多名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


  因为病情非常危重,医院为此专门成立了救治组,在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教授领导下,全力开展救治工作。


  郭凤梅告诉记者,由于病人病情危重、身上管路多,治疗过程险象环生,医生时刻监测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措施;护理团队十多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她的病情。另外,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必须全副武装,穿上专业的隔离服,经过缓冲间才能进去。


  负压病房,空气只进不出


  在韩某最终确诊为后,现在所在的病房为“负压病房”,这样的病房,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然后进入专门的净化处理系统。


  “医护人员身穿隔离服,一直守在病人床边,随时应对各种抢救和护理,体力消耗很大,走出隔离病房时,医护人员常常浑身是汗。”郭凤梅说,由于患者体重较重,俯卧位通气治疗是必需的治疗,每次这样的“翻身”,都需要6-8位医护人员穿上隔离服进入到负压隔离房间,才能将患者翻身至俯卧位,每天需要3-4次这样的翻身,医护人员轮流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在机械通气、肺复张等常规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救治组目前采用国际先进的体外膜氧合技术(简称ECMO,俗称人工肺)进行呼吸替代治疗,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供得以维持,并实现损伤肺的休息和保护。同时,积极给予抗病毒、化痰、免疫增强、营养支持和其他器官功能支持与维护治疗。


  病情何时好转“很难说”


  患者病情会不会出现好转迹象?对此,郭凤梅告诉记者,患者目前肺衰竭,重症感染已经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病毒性肺炎一直得不到好转,目前,医院在用各种手段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其病情何时能够好转仍然很难说。


  据了解,患者在病床上尚有意识,但是由于气管插管,而且治疗的时候必须使用镇静药物,因此患者一直没有办法与医护人员交流。


  为了防止扩散,医院已严格做好各种隔离防护和感染管理防控工作,早期接触过病人的13名医护人员经过医学观察,目前均未发现异常情况。目前该患者病情仍非常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救治组专家正对患者进行全力抢救。


  对话医生: 放心  我们防护措施做得很好 


  对于为其治疗的医生,大家会有很多猜测:这个刚开始接触的医生太危险了,现在是不是已经被隔离……记者在中大医院见到了第一个接触安徽患者韩某的郭凤梅医生。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帮病人看病,精神状态非常好。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接触她的时候,有没有防护措施?


  郭凤梅(以下简称“郭”):作为ICU医生,我们还是有防护措施的,我们的口罩、帽子、手套这些基本的防护都做了。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