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工作量增加,但林晓国说,他们也从中“受益”。“流动人口来铜陵是求发展的,在这里他们能获得认同感,这本身就是一件暖人心的好事。这两年铜陵社会治安明显更好了,我们的工作反而更轻松了。”不过,林晓国也说,保证这张卡片的含金量并非易事,“办证只是前期工作,落实是关键,是重点。”他说,如果落实不到位,再好的政策也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缩影
一张小卡片背后的幸福
G02000000001,这是上海人张春华在铜陵领到的居住证编号,也是我省第一张流动人口居住证。他来到铜陵已有6年,目前是一家超市店长。2011年11月23日之前,他还感觉自己身在异乡,但从那天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本地人”了。“有很强的归属感。”张春华说,过去每半年就要检查一次暂住证,改成居住证后,3年才会一换。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居住证后,可以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享受和铜陵市民一样的权利,还能参加劳动模范、文明市民等光荣称号的评选。
“还给我们招工帮了忙。”张春华说,他们门店目前有员工600余人,不少人都办理了居住证,这也减少了员工的流动性,让门店运转更加顺畅。
专家观点
踏上新起点未来路还长
“从‘暂住证’改为‘居住证’,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大跨越。”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暂改居”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真正实现“暂改居”目标,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王开玉说,“暂改居”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种体现,依附在户口本上的城市福利也将惠及流动人口。
“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教育、医疗、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有没有做好制度安排?细则有没有跟进?政策可以慢慢落实,也需要一个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时间表。”王开玉说,要真正实现“暂改居”的目标,需要政府提供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尤其是现在‘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渴盼真正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王开玉说,如果后续关于“暂改居“政策的各项配套举措没有做好安排,“暂改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
先行脚步
我省多个市试行居住证
●2011年11月23日,来自上海在铜陵市工作的张春华领到了我省发出的首张居住证,铜陵也成为我省首个“暂改居”的城市。
●2012年10月30日,淮北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市第一张居住证被一位原籍宿州的外来人员领取,标志着淮北市正式开始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淮南市举行居住证首发仪式,为首批申办居住证的12名外来人员发放了居住证。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探访安徽本地产大米未发现镉超标
下一篇:蚌埠淮上区一工地挖出七枚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