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1月17日,“省会劳务(人才)协作圈”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协议在合肥签订,包括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桐城市、寿县、霍邱县、颍上县、定远县在内的四市四县成为协作圈成员。协作圈的最大意义,在于打通了各地人才流动的门槛。
结构性缺工问题难根治
成长中的大湖名城,人才正在成为稀缺资源。破解“结构性缺工”难题,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高新区计划打造‘中国呼叫中心之都’,规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将设10万个座席,每个座席需要2-3个人,预计用工规模在20万-30万之间。”合肥市人社局副局长王世保说,一个行业的用工需求就如此庞大,更不用说整个合肥。
王世保说,“随着各类企业用工总量大幅上升,部分企业、行业和工种出现了‘结构性缺工’现象。这个难题,现在还很难根治。”王世保举例说,合肥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去年举办了600余场招聘会,提供岗位79.7万个,但进场求职人数只有60.3万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间的比率为1.32。
人才协作圈在逐年长大
破解缺工难题要“走出去”,合肥周边的人力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是合肥挖掘的“富矿”。“省会劳务协作圈”的诞生,为合肥提供了机遇。
据了解,2007年底合肥市首次提出“省会劳务协作圈”概念,通过在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内建设“省会劳务协作圈”,改变三市劳务输出方向,积极吸引外地和周边市富余劳动力来合肥就业,得到六安、巢湖的积极响应,也很快引起了淮南市的关注,并于2008年正式加盟,成为“圈内”一员。随后,颍上县、寿县、霍邱县以县级身份加入协作圈。“省会劳务协作圈”自建成后,各成员城市通过不定期联合组织大型招聘活动,实现了人力资源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和健康有序流动。截至目前,成员城市间共同联合组织了30场大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近4万个,约8200人与异地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如今,“省会劳务协作圈”升级为“省会劳务(人才)协作圈”。成员也扩容到四市四县,包括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桐城市、寿县、霍邱县、颍上县、定远县。
扔掉门槛盘活区域人才
人才协作圈不断壮大,受益者不光只有合肥。成员城市能敞开大门,把区域人才资源盘活,各方都能得到切实的实惠。
出于留住人才的原因,以往,企业去外地招揽人才,可能会遇到一定阻力,但协作圈成员城市之间,不会有这样的顾虑。相反,协作圈成员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今后还会为对方敞开大门。
“各协作城市人社部门在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相互设立招聘专区,定期发布职业供求信息,为企业用工和求职人员就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四市四县的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态,盘活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各方都将不遗余力。
相关链接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安徽省将升级质量 黑名单制度
下一篇:合肥新桥机场今起进入校飞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