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昨天,本报记者和遭遇欠薪的农民工来到瑶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维权,切身感受到了奔波的辛苦。讨薪不易,维权效率能否更高?面对诸多难题,相关部门也在努力。


  找到了承建方,还得去“请”项目经理


  武江峰等9人做电工,3万元工资只拿到1万元,在律师建议下,昨日,他在记者陪伴下,前往项目所在地瑶海区住建局维权窗口维权,但过程却一波三折。


  此前,记者拨打瑶海区政府电话得知,瑶海区住建局位于和平路瑶海区政府7楼,当记者到达时,却在门口的指示牌上看到,农民工维权窗口专门设立在长江东路和平大厦7楼。当记者抵达和平大厦时,却发现7楼早已人去楼空,连电梯口的大门都锁上了。记者再次电话查询,才得知农民工维权窗口在去年10月就搬到了新安江路和漕冲路交口处的瑶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里。


  好在监督站维权窗口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低。武江峰出示了清包协议,工作人员查清承建方是宝业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后,立刻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何云峰。何云峰承认当初约定好支付3万元的工资,但他说:“工人说只支付了1万元,这需要和项目经理钱岳当面核实。”何云峰称钱岳必须在场,“只要核实清楚,差多少钱,我们立刻就支付。”


  武江峰告诉记者,他将和钱岳联系,麻烦他从浙江老家回来一趟,“让我给他出路费都成,只要能拿到拖欠的工资。”


  好不容易签了还款协议,却成了一纸空文


  “这12万元的工钱是安徽强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拖欠我和9位老乡的。”昨天下午,来自肥东县张集乡的农民工张应保拿着一张“还款协议”找到了记者。


  据张应保介绍,2010年3月份,他和9位老乡接了强鼎公司生产运动鞋的活,一直干到当年11月,其间强鼎公司一共支付给他们3万多元,最终还差14万多元工钱。张应保说,他多次讨要欠款,但公司一直称资金周转困难,就这样拖到2012年5月,公司终于同意再支付2万多元,并签下一份“还款协议”。


  记者在这份“还款协议”中看到:“剩余所欠工钱12万元从2012年6月开始按月支付,每个月至少支付2万元,直到付完为止。”落款是公司公章。但张应保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对方没有再支付过一分钱。


  只要招工就备案,争取按月发工资


  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呢?昨天记者采访到合肥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宣恒健。宣恒健告诉记者,支队与公安、工会、工商等多部门开展的联合检查行动正在进行中。


  宣恒健对记者说,农民工到工地打工,应主动进入劳务公司。有资质的劳务公司实行的是规范化管理,农民工的各项权益都能得到较全面的保护。


  瑶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许站长称:“讨薪高峰期时,站里的人手是不够的。”为此,部门设立了4个排查组,“其中3个排查组联合瑶海区14个乡镇街道和城投公司,以属地配合的模式,一旦接到投诉就立刻转到属地处理。另一个排查组负责处理应急事件。和去年相比,效率确实有所提高。”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