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昨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推行异地高考的思路是错误的。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应发挥国家主导作用,由国家制订开放的基本门槛,协调各地的招生录取指标,为各地开放异地高考创造有利条件。


  资源不均造成各地政策不一


  熊丙奇称,开放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选择推进异地高考的思路,却是在现行高考制度框架范围内,由各省市制定方案,适当放开高考报名的条件限制。这一思路,在安徽、山东等流入人口不多、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是行得通的。但是,在人口流入多、优质教育资源集中、高考竞争程度相对较弱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就很难行得通。这也是北上广三地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拖到最后出台的原因。


  异地高考改革要有“国标”


  对于北上广三地已经公布的异地中高考方案,熊丙奇称,从方案内容来看,三个地方设置的门槛都很高,会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大失所望,也不能解决绝大多数随迁子女的异地中高考问题。


  “目前,我们解决异地高考的思路是错误的。在一个错误的思路下,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熊丙奇认为,异地高考推行不能交给地方,解决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应发挥国家主导作用。一方面,由国家制订开放的基本门槛,协调各地的招生录取指标,为地方开放异地高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推行基于统一测试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由此绕过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问题,彻底解决异地高考。如果目前现行的思路不改变,很难奢望各地能降低门槛,放开条件。


  高考改革可化解当前难题


  熊丙奇认为,在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中,高考改革尤为重要。他说,我国于2010年就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把高考改革的思路写得十分明确,这就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按照这一思路,细化高考改革方案并不难,而且,如果对于全国重点大学,实行“统一测试+自主招生”,对于高职高专,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异地高考这一问题,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妥善解决,根本不用各地出台具体的方案。所以,督促教育部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比督促各地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更有价值,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