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蚌埠市民王兰(化名)委托银行大堂经理王某,选购了65万元投资理财项目,其中30万元是丈夫的抚恤金。可一周前,她接到大堂经理的电话,被告知,她的钱其实没有购买基金,而是被拿去做个人投资,现在恐怕收不回来了。
65万元换来了这几张单据和委托合同
委托银行人员投资
昨天上午,王兰(化名)哭着告诉记者,她在当地一家单位做会计。2011年,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她领到了30万元抚恤金。为了给还在上大学的孩子存储一个希望,2011年12月初,她前往蚌埠一家银行中荣街支行,找到了大堂经理王某,请对方为这30万元找个投资项目。
王兰告诉记者,当时王某向她推荐了一个基金投资理财项目,“王某当时说每月有1分的利息分红,还保证这个项目由支行长俞某操作,我就把这30万元交给她了。”王兰说,收到钱后,王某给了她一份“委托合同”,上面的受托人是王某。今年1月29日,她将在该银行的35万元存款也投进了这项理财项目,并拿到了王某签字的一张“收条”。
65万元可能被挪用
之后的每月15日,王兰的账户上会收到6500元的分红。然而,今年12月15日,王兰发现账户上没有这笔进账。正当她心生疑惑时,12月19日,她接到了王某的电话。
据王兰回忆,当时王某言语间有些慌张,“她告诉我,之前所谓的投资基金项目是假的,这笔钱并没有投到银行,一切都是支行长俞某操作的,现在很可能收不回来这65万元了”。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