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12月20日凌晨6时许,歙县金川乡长源村田凹村民组村民吕立红走完了41岁的短暂一生。噩耗传开,难掩伤悲的乡邻们自发赶来,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他生前念念不忘的就是这条路,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浇上水泥路。 ”在村头破旧的家里,吕立红的家人强忍着悲痛,遵照其生前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皖南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吕立红20岁出头就外出打工,靠熟练的木工手艺活,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但每逢回家过年,看到家乡由于交通闭塞依然贫穷落后,他心里就经常泛起一种说不出的苦楚。田凹村民组坐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过去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往山外,村民购买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全靠肩扛背驮。 2008年下半年,37岁的吕立红毅然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带着乡亲们修路。
打通村子的出山道路,要途经外村一些山场和耕地。为了协调“过路费”,吕立红访东家走西家,常常迎着朝阳出门、伴着星星回家,不知费了多少口舌、磨破了多少双鞋子。
动工后,吕立红与村民们一道天天泡在工地上,开山、整石、垫土,饿了啃点干粮,渴了喝口山泉。为了不误工程,吕立红捐出多年积攒准备盖新房的3万元钱,又找亲戚借了2万多元,最后还动员老父亲拿出了准备养老的8000元钱。
因为修路,吕立红一大家子人不得不还挤在几间破旧的房子里,常年患病的妻子也不得不带着9岁儿子在苏州打零工补贴家用。由于起早摸黑一心扑在工地上,吕立红的胃溃疡越来越严重,曾几次住院,但病稍一好转便又上了工地。 2010年,在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支持下,通往山外的长约3公里、宽3米的简易公路终于修成,山上的树木和山核桃终于能运出去卖个不错的价钱,生活物资也能运到家门口。
村里通车了,吕立红却病倒了。今年1月,吕立红几次口吐鲜血,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引发肝腹水。当年修路耗尽了家财,还欠下了外债,吕立红再次陷入困境,但他无怨无悔,在病床上仍惦记着那条路还没有硬化,路旁的排水渠还需要修建。
吕立红走了,走得如此匆忙,匆忙得没来得及再见儿子一面。然而,他朴实无华的短暂一生,把真情和大爱留在了人间。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